background image

且说的有趣味,让你感起一座城市的名字,那就是威尼斯,他的故乡,他用来
探索世界的起点,也是他最后要归去的地方。于是,马可波罗嘴里所谈的那些城
市,至少有一百个,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就都是威尼斯这座根源性城市的变体
与想象中的推论,而对马可波罗来说,这座城市是不能说的,似乎一旦用语言
陈述,它就将在记忆中消失。

   不能说不等于不能体验。相信很多建筑师都有

体会,一座蕴涵丰富的城市会因一套习常的专业描述变得干枯,也会因一个个
所谓的设计变得失去活性,这是当今城市司空见惯的现象。马可波罗不能去说威
尼斯,除非他在那里,在场,在场就是在那里而不陈述,他也可以离去,那座
城市仍然鲜活的存留在他的

" 记忆"中,但任何直接的述说都会一点点的消除这

座城市的生气,也就是它同时并存的复杂性,那种诸多差异性事物欢乐的同居
现象。城市一词所指的存在,于是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或如维特根斯坦所

:"神秘的不是事物是怎样的,而是它就是这样的",他又说,"对神秘的事物,

应该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如果言说城市是体验城市的敌人,文字的论文似乎就不是恰当谈论城市的方式,
也许可以换种方法,比如在一座城市申四处游荡,画下几百张草图订成一册,
不分次序,也没有页码;或者把论文作者在某城市中一天的活动,没有什么目
的,想入非非的几句插话,拍成一部记录短片,诸如此类;也许最有启发性的
论文就是文字、草图与影像等不同文本的混编,用不同文本互文性的影响消解或
丰富文字语言。但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马可波罗不仅在说,而且说的有趣味,
让你感受到对城市存在在感性上的增长。或者说,躲在书中的卡尔维诺我到了一
种恰当的处理语言的写作方式,一种使诸城市世界在存在性质上不缩减的方式,
从最直接的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方式的运用:
1,不用概念;
2,不用欧式几何语言;
3、不把城市傲历史次序,文化等级,大小规模,功能类型的划分。   
某种意义上,《看不见的城市》中的马可波罗就是一位

"虚构城市"中的建筑师。在

忽必烈的关于

"什么是城市"这个基本问题的追问下,他并没有退到一个关于世

界城市

(他的游历是世界性的)的统一的抽象概念,而是逼到了一个具体的城市

一一威尼斯。他在旅途中的每一座城市中都看到一个威尼斯,在每一次的看中都
叠加上一个对威尼斯的回忆,但没有一次是概念性的判断,因为他在每一次的
看申都能看出纯粹物质性的差异来,石头,泥土、木材的肌理,身体的姿态,心
中的虚像,营造方式的区别,生活方式的差异。他不是用威尼斯去对这些城市做
解释,也不是用这些城市去解释威尼斯,而是在思考中成长起对人在这个世界
上生存的一份理解,换句话说,他越过一座座城市,也就越过了关于这个世界
上人如何在城市申生存的一个个命题。最终,他在头脑中建立起了关于这个世界
上诸多城市可以差异性共存的异质异构体,包含着和生存有关的最基本的问翅。
于是,威尼斯,这座具体的城市带上了几许抽象色彩,它不再是有关经验理解
中的城市,而是一个可以同时承载一切生存意义的城市,包含着一种既非经验
概括,也非抽象定义的活的形式,可以恰当的称之为城市的

"虚形式"(见罗兰·

巴尔特

④《批评与真实》P59,"正是这些重要的虚形式,使说话和操作成为可

"。), 内聚着关于一切城市的"虚义"。"虚构城市"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城市"虚

形式

"的探索,因却能凸显一座城市的特质和观察者的敏锐,让人佩服,这里有

一种坚不可摧的恰切,把我们无论关于在现实中的实有还是想象中的虚有的城
市的模糊的影像和同样模糊的情感还原为清晰的图景,也透露出一种观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