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新生儿的免疫功能。
所谓免疫功能,就

是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人体的免疫力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特异
性免疫力主要来自母体。总的来讲,新生儿时期细胞免疫功能基本成熟,但免疫的水平较低。
非特异免疫力包括多方面,如皮肤、粘膜、毛发、淋巴组织等。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新
生儿的皮肤妖嫩,防线不够坚固,易被病菌突破而入。口腔粘膜是防止病菌侵入消化道和呼
吸道的防线,新生儿分泌唾液少,口腔粘膜易干燥,病菌常有机会可乘。这些都是造成新生
儿疾病的原因。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
胎儿在母体内的体温比妈妈高 0.5

℃,出生后进入外界环境,即使分娩室温度高达

24℃,比新生儿体温还低 13℃。这么大的温度差,加上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
肪少、血管多等使其散热更快,出生后

1 小时体温可降至 35℃;如当时室温在 30~

32℃,那末体温在生后 6~8 小时可恢复至 36℃~37℃。室温第二天须降至 22~26℃,
这样体温才能保持正常水平。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室温过高,

新生儿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若同进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新生儿就会发生

“脱水

”。所以炎热的夏天要注意通风,供给足够的水分。冬天天气寒冷,新生儿体表面积大,散

热快,能量贮备不足,容易发生硬肿症状及肺炎,所以冬天要保暖。

新生儿的特殊反射。
在新生儿时期有许多特殊反射,它是大脑皮层未发育成熟的暂时表现,随年龄增长逐

渐消失。新生儿时期没有这些反射或这种反射长期不消失,都是不正常的表现,是脑部有病
的表现。以下是新生儿时期的特殊反射:

吸吮反射

  当新生儿口唇触及乳头时,便张口且出现口唇、舌的吸吮动作,称为吸吮反

射。该反射

1 岁后消失。若新生儿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提示脑内病变;若亢进则为

饥饿表现。

1 岁后仍存在,提示大脑层功能障碍。

觅食反射。新生儿面颊部触及母亲乳房时,头即转向乳房,找乳头;用手指或其他物体

触之,亦有类似反射,其意义同吮吸反射。

握持反射。又称

“达尔文反射”,用手指或木棍触新生儿手掌,引起指节屈曲活动,手抓

紧手指或木棍。手的握持反射生后

4~6 个月逐渐消失,为随意动作取代。新生儿期该反射

缺失或二侧不对称均为病态;

6 个月后仍存在,也提示大脑病症。

拥抱反射。新生儿仰卧,操作者一手托其肩,一手将其头抬高

15,然后迅速将手从头

下撤出,其头即迭落。这时其四肢外展伸直,除拇指末节屈曲外,其余各指伸直且呈扇形张
开。脊柱与躯干亦伸直,数秒钟后四肢又内收屈曲,犹如拥抱动作。随后新生儿面部紧张,
在双臂放松时发出哭声。拥抱反射

3~4 个月消失。出生后暂时消失,提示大脑损伤;若一

侧消失,考虑为臂丛神经损伤或锁骨、肱骨骨折;若长期存在消失现象则为大脑疾患。

新生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
新生儿不是只能吃,只能睡,而是已有丰富的感觉能力:
视觉。新生儿在出生后

10~24 小时,就可以将眼睛转向光源。但由于小儿出生 2~3

周内,两眼的活动常常是不协调的;同时,一遇到光线,眼睛就眯缝成线或闭合起来。因此,
一般认为,此时新生儿还没有视觉集中(注视)现象。出生后第

3 周时,才开始出现视觉集

中现象。

听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新生儿的听觉是不灵敏的。原因是新生儿外耳道粘膜

肿胀和羊水堵塞,并不能听到普通的声音。但心理学家魏兹曼的研究发现,出生后几秒钟的
新生儿就能正确地把头转向声音出现的方向。

味觉。新生儿喜甜味,对酸、辣、苦味表示拒绝并呈痛苦表情,但不如年长儿那么敏锐。
嗅觉。生后闻到母亲的气味,会感到欢愉,并且喜欢乳汁特殊的香味;对刺激性强的气

味表示痛苦。

全面了解衡量,看您的宝宝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生长是量的增加,发育是质的提高。一个

3 公斤的新生儿成长为一个 60~70 公斤的成

人,同时运动能力和智力不断增长,是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状况,对了
解小儿健康情况极为重要。因此父母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生长发育既是
一个连续过程又有阶段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就是说生长发育是连续进行的,但
有时快些,有时慢些;有时这个系统发育快,有时那个系统发育慢。因此,一定要全面衡量
生长发育情况,才能做出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结论。

    找妇幼资料上一览妇幼文库!

http://wk.yl1001.com/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