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换层深度计算公式为:

L=L1+M2/M1×L2

式中:

L—为计算的换层深度;

      L1—为上回次进尺钻进深度;
      L2—为本回次进尺数;
      M1—为本回次提取岩心总长;
      M2—为本回次所提取的两种岩石中,上部的一种岩心实长。
计算换层深度时要注意:保留的岩粉不能作为岩心采取量,更不能作为换

 

层计算的依据。

 

㈤ 钻孔施工结束后,应编封孔设计交施工单位,一般第四系部位需用水泥

封孔外,矿体部位及矿体上下盘(

5-10m 范围)、破碎带均需水泥封孔。

 

 

㈥ 编制钻孔柱状图及地质小结
应参照规定格式编制,比例尺一般

1:100-1:200,为减少图幅长度,对岩

性简单的厚大岩层,可用缩减法表示。

地质小结内容包括钻孔设计目的与施工结果,钻孔质量评述、地质特征(主

要地质成果及认识)及主要经验教训。

最后根据需要还要完成钻孔剖面图(钻孔剖面、拐点坐标计算表)。

 

㈦ 钻孔原始编录资料
包括钻孔柱状图、钻孔地质记录表、钻孔结构、孔深校正、弯曲度测量登记表、

钻孔各种采样登记表、各种鉴定分析报告、简易水文地质资料、封孔设计及封孔记
录表、钻孔质量验收表、地质小结、岩矿心标本及照片。

钻孔地质编录

1.开钻前机台应领取和准备好岩芯箱、岩芯隔板、岩芯牌、毛笔、油漆、简易水

文观测工具及各种需要的表格,否则不得开钻。

2.地质人员须及时到现场进行编录工作,根据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和钻孔弯

曲程度资料,随时制作勘探线剖面草图,并据此及时修改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
以指导施工。当遇到矿层以上的标志层或其它矿化特征预示即将到矿层时,地质
编录人员应及时通知机长或当班班长,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达到
设计要求。

3.从岩芯管中取出岩(矿)芯必须严守钻探操作规程,在敲打岩芯管取心

时,岩芯管应斜放,且离地面不应超过

20cm,落下的岩芯要及时按顺序摆好,

严防岩矿心次序混乱,造成资料上的错误。如发现岩芯倒置,即应纠正,并查明
原因。发现有岩粉、掉块、钢粒等,应予剔除,岩矿心上沾有泥浆或其它物质时,
应在未装箱之前用水洗净。对于松软、粉状、易溶矿心,取心时要仔细操作,以保
持其原有状态,对其所沾的泥浆、岩粉则不能用水洗,待泥皮风干时将其剥掉。
对于碎块、粉状的矿心,应用牛皮纸、塑料袋或布袋装好。

岩(矿)芯经过整理后,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放入岩芯箱中。

回次间用岩芯牌隔开,没有取上岩芯的回次,也要填写放置岩芯牌,并在岩芯
牌之背面加以说明。岩芯牌一律用

2H~4H 铅笔填写。对长度大于 5cm 和虽小

5cm 但较完整的岩矿心,均须用油漆进行编号。岩芯编号的格式为 10⅛,分

式的整数部分表示提取岩芯的回次数,分母表示该回次岩芯总块数,分子表示
岩芯在总块数中自上而下的顺序号。

岩芯箱旁应写上矿区名称、钻孔编号、起止孔深、起止岩芯编号及岩芯箱的顺

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 终孔 二字。

从岩芯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