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到公司来,并且,公司往往还不惜重金来对这些新员工进行大规模培训,并自行美其
名曰

“只有一张空白的纸才能画出最美的图画”。但如果你已经工作了若干年再去求职,

比如

1-3 年吧,就成了最为致命的

“青黄不接”时期,我们形象地称为“姥姥不疼,舅舅

不爱

”的尴尬阶段:一方面是企业“嫌”你已经不再“纯洁”了,已经浸染了原工作单位的

文化,不能再像一张白纸一样任意涂画了

;而另一方面却又认为你刚工作这么短时间,

尚没有谙熟真正的业务技能,尚不能真正意义上的

“独当一面”,一句话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尚处于

“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状态,那么这时候你如果恰恰去找工作,其难度

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对这种情况,我曾经做过一个极为形象但未必恰当的比喻,就像一个刚做了

“小姐”又马上“从良”的女人往往是最受人唾弃的:说你是良家妇女吧,你又不是,你
身上已经有了

“污点”;但说你是“职业小姐”吧,你也不是,因为你已经“从良”了,那些

“职业小姐”的某些“技能”你可能并不怎么擅长。

  唉,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没有好办法!我在这里忠告大家唯一比较有效的一点

就是:换工作也要选时候,如果不是被动求职

(比如被原单位开了),最好不要在这时候

换工作。相反,如果这段时间你较为

“安静”,你往往能够积累到你一生中第一次“从学

习迈向工作

”时段内宝贵的工作技能和坦然的就业心态(许多人的“爱跳槽”的毛病往往

都是从这个阶段

“稳不住窝”开始养成的)。

  二、

“职业塑造”阶段——毕业后工作 3-6 年

  一旦你耐心

“忍受”过了“青黄不接”阶段,你便马上迎来了“职业塑造”阶段。这

个阶段是你开始发挥特长的时候,因为你已经经过了

1-3 年的工作磨练,这个磨练不但

使你熟练地掌握了你当前从事工种的操作技能,同时刚好分化出了你的

“职业性格特

”:哪些是你特长的地方,而哪些又是你不足的地方,只要你稍加留意和总结,一切

便都暴露无遗。这时候你千万要注意不能

“护短”,你的缺点你自己知道,你的领导也肯

定很清楚

;也千万不要妄想试图去弥补你个性特征方面的技能缺陷,因为你的性格和特

长都已经基本形成。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最起码先要保证

“扬长避短”,然后再通过你的

合理调整和矫正,来实现

“取长补短”。只有在这种正确态度的指引下,你和你的领导才

能更为清楚地知道你该干什么,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

“××就是干什么工作的料”。

  那么,怎样来进行

“合理的调整与矫正”呢?其实就是在你工作的相关领域先适

当地改换一下工作方式,比如在同一个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适当进行换岗,这样既不
流失人才,又能开拓视野和增添新鲜感,还能测试出你究竟最适合做什么工种。所以有
很多优秀的企业比如科龙在公司内部都实行了这种机制。另一种办法就是如果发现你的
性格和特长与现有工作偏差太大,那么一定要当机立断马上改行,这时候记着千万不
要贪恋现有工作薪水有多高,环境有多舒适,一定要选择你最适合做的行业,然后坚
定地走下去。

  但在同时我也忠告两点:一是别借着这种调整与矫正的机会而

“朝三暮四”,

频繁换岗,因为频繁换岗的直接恶果就是导致你对任何岗位的工作都浅尝辄止、一知半
解,最终没有提炼出一个像样的发展路径,这与我前面提倡的

“职业塑造阶段”思想是

相违背的。二是在日常工作之余,还要重视并善于开发自己有意义的业余爱好

(比如文

字创作等

),一个好的业余爱好就像帮你找了一份

“兼职工作”,在关键时刻能给你帮上

大忙,不但给你解决了业余时间的正确利用导向问题,使你业余生活过得很充实,还
往往让领导感觉你这人很能干,一个人能做两个人的事情。

  三、

“职业锁定”阶段——毕业后工作 6-10 年

  随着你对自身优劣势及性格特点的日渐明晰和不断的实践锻炼,你就渐渐地

“职业塑造阶段”走向了“职业锁定阶段”。这时候由于你自然年龄的到位(该成家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