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志层、测井曲线及岩性组合等煤层对比方法,本区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已对比
清楚。

 

  

5、地质构造 

  (

1)区域地质构造 

  新汶向斜位于鲁西断块、鲁中隆起内,北翼由于受莲花山断裂破坏,向斜形态表现不明
显。南自蒙山背斜古生界地层,北至莲花山断裂,地层走向自西而东由近东西向转为北西向,
地层总体向北倾斜。

 

  煤田主体呈北西走向、北东倾向的单斜构造,仅在中部泉沟有地层南倾,呈向斜形态。
蒙山断层将煤田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层走向自东而西由

300°~310°~270°,呈略向北北

东凸起的弧形,弧顶位于协庄、泉沟一带,地层多倾向北东,倾角

18°~30°,深部产状宽缓。

西部华丰井田地层走向由

350°~300°~30°,呈向北东开口的簸箕状。禹村区为一阶梯状的

断陷盆地。协庄以西华丰与禹村之间产状单一,地层走向

280°~300°,倾向北,倾角 15°~

30°,煤系地层剥蚀严重。 
  (

2)煤田内断层发育,多数为高角度正断层,以蒙山断层和莲花山断层规模最大;后

者沿煤田北侧呈弧形展布,前者将煤田切割为东西两部分。其次是位于煤田中部走向北北
西~近南北向的羊流断层。煤田内发育一组斜交断层,其方向随地层走向的变化而变化:煤
田东部呈北东东向,中、西部呈北东、北东东向,该断层将煤田切割成一系列井田和块段。走
向断层多发育于东部各井田,其中个别断层倾角平缓。煤田内断裂构造发育方向性明显,大
致可分为北西向、北东东向、北东向三组。

 

  ①北西向断层组

 

  与区域背、向斜轴近于平行,以莲花山断层、蒙山断层、禹村断层和

F10 断层为代表。这

组断层数量较少,生成时代较早,延伸远,落差大,多期活动。如莲花山断层落差>
1000m,使泰山群与石炭~二迭系地层相接触。该组断层对区域内各时代地层的赋存起重要
的控制作用。

 

  ②北东东向断层组

 

  主要分布在向斜北翼,泉沟煤矿范围内尤为突出,如

F22、F20 等断层。 

  ③北东向断层组

 

  主要分布于向斜南翼,如南故城断层、良

F1、F3 断层等,该组断层多沿地层倾向发育,

除发育横切煤田的大断层外,也发育密集的中小断层。

 

  

6、对断裂构造规律的认识 

  

(1)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层。北东向断层以 F8 和 F8-2 断层为代表,占

35%;北西向断层以 F15 为代表,占 31%。整体看南部简单,北部和中部复杂,尤其在 F8

F15 断层附近,伴生断层发育,构造较为复杂。 

  

(2)从断层延展形式统计,上组煤多呈弧形或直线形断层;下组煤多表现为 S 形;断层

拐弯或分叉时,落差减小后消失。

 

  

(3)区内切割煤 2 的断层比切割煤 11 的断层多。据统计切割煤 2 的断层有 22 条,只切割

11 的断层有 4 条,即切割煤 2 又切割煤 11 的断层有 9 条。分析其原因为:F15 和 F8 的伴

生断层与主断层相距较近,切割煤

2 的小断层比煤 11 的多;区内煤系地层倾角较大,赋存

深度大,可能存在层滑构造,对上下两组煤构造发育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4)从断层方向看,70~105°的最发育占 68.1%;35~70°的占 21.8%。 

  

(5)井田内断层多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逆断层少见。采区统计小型断层倾角在 70~90

的最发育,占

56.3%,50~70°的次之占 31.7%。 

  

(6)北区断层发育,南区相对较简单,总的趋势,随深度增加,断层条数增多,落差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