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4、1 子宫肌腺病的临床诊断主要靠病史,凡 35 岁以上的妇女,出现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和

不孕史,盆腔检查扪及盆腔内有触痛结节或子宫旁有不活动的囊性包块,子宫增大,质地较硬者,首先
应考虑子宫肌腺病的可能。于月经前

1~2 天再次妇科检查,如发现子宫较前增大、变软、有压痛时,即可

在临床上诊断本病。由于部分患者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子宫无明显增大或外形不规则呈肌瘤样突出,
常致漏诊或误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4、2

 

子宫肌瘤 由于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理化指标均没有特异性

,临床上与子宫肌瘤

很难鉴别

,且有 21%~40%的病例与子宫肌瘤并发,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子宫肌瘤一般不伴有痛经,

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白带增多。长期月经过多引起继发性贫血。肌瘤较大时,
在腹部扪及质硬、不规则、结节状物。妇科检查时,肌壁间肌瘤子宫常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
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质硬、球状物与子宫有细蒂相连,活动;粘膜下肌瘤子宫常均匀增大,有
时宫口扩张,肌瘤位于宫口内或脱出在阴道内,呈红色、实质、表面光滑。

4、3 功能性出血通常不伴有痛经,月经不规则,量多或经期延长,妇科检查子宫无异常。

5、子宫肌腺病超声表现

[3-5]

    子宫内膜侵犯肌层,使子宫的大小、形态、内回声、子宫前后壁的厚度、宫波的形态等均有改变。 
   5、1 子宫肌腺病子宫的大小:子宫增大,但增大的程度有所不同,从饱满、略大、球样增大至孕 3 个月
时的子宫大小。
    5、2

 

子宫肌腺病 子宫的形态:子宫的形态对诊断肌腺病有很大帮助,但因病灶侵犯部位不同,形态

上亦有所不同,子宫常表现饱满呈弓形,宫底圆钝、筒状、球状等。

 

   5、3 子宫肌腺病子宫肌壁的回声:子宫肌壁比中等回声强、不均匀且颗粒粗糙,如有肌腺瘤存在时其
回声亦比子宫肌瘤回声强,而且其与子宫壁之间无明显界限

(即无包膜),注意此为与肌瘤的鉴别要点。

此外有的痛经非常严重的病人在子宫肌壁间可见到黄豆粒大小的衰减小血囊,或是在痛经严重期间见
肌壁内多个细小弥漫的略衰减的区域。
  5、4 子宫肌腺病宫腔线前移:异位子宫内膜多侵犯子宫后壁,故绝大多数患者后壁均比前壁厚,故宫
腔线有前移现象,因为后壁增厚常使宫腔线呈弓形。个别病人异位病灶集中在前壁,使子宫前壁局部突
出很象子宫肌瘤但无包膜,倘若是这种情况宫腔线则后移。

 

 5、5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子宫均匀增大、饱满。常伴有一侧或双侧卵巢增大含闭锁囊泡。子宫内膜增
厚,重者宫内膜呈圆球光团,含小暗区

(腺体)。 

  5、6 慢性子宫肥大 子宫均匀增大,腔宫线居中条状,无痛经史,多见于多产妇及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5、7

 

盆腔瘀血综合症 有痛经史,平时盆腔有坠胀感。子宫均匀增大,宫腔线居中,彩色多普勒可助诊,

一般容易诊断。

 

6、内镜检查
  宫腔镜可以检查患者子宫腔是否有增大的现象,有的还可以看见异常腺体开口,也可以用电刀挖
除子宫内膜和它下方的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但是最好还是用冷剪刀,可以明确诊断。也可以用腹腔镜
检查见患者子宫是否均匀增大,查看外观有否灰白或暗紫色,表面可否见一些浆液性小泡,以此判断。
 

7、子宫腔造影

以往行碘油造影,可见碘油进入子宫肌层,阳性率约为

20%。后来有人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声学造影,

认为可提高阳性率,是子宫肌腺症的检查方法,但阳性率还是低,目前已少用。

8、核磁共振检查:

[6-7]

由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理化指标均没有特异性

,临床上与子

宫肌瘤很难鉴别

,且有 21%~40%的病例与子宫肌瘤并发,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如果不切除子宫行病

理学检查

,很难确诊子宫肌腺症的存在。据资料记载子宫肌腺症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不足 10%,

然而子宫肌腺症与子宫肌瘤的治疗有很大差别

,前者需行子宫切除术,而后者则应行肌瘤摘除术,特别是未

妊娠妇女有生育要求需要保留子宫时

,二者的术前诊断更显得格外重要。术前明确诊断对手术方案的制定

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磁共振成像

(MRI)具有优异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的优点 ,无损伤、无辐射。随

着高场强、高清晰度

 MR 扫描仪的出现 ,MRI 在盆腔疾病检查中可以清楚地显示子宫的三层结构———

内带、结合带及外带

,并且可以多体位成像,已成为子宫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