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而与生育期、子指、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呈负相关;除断裂比强度、果枝数、始果节位、单株
铃数和霜前花率外,其余各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长度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株高的相关性达
显著水平;各主要农艺性状与马克隆值的相关程度依次为:衣分

>单铃重>株高>单株铃数>

果枝数

>生育期>子指>始果节位,与其余性状呈负相关;除生育期、衣分与断裂比强度呈显

著负相关外,其余各性状与断裂比强度无显著性相关关系。
3 小结与讨论
由于所用试验材料不同,试验地点、时间及管理水平的差异,本试验结果与已报道的国内相
关研究

[2-11]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冯义军等[11]研究表明,皮棉产量与子棉产量极显著正相

关、与衣分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呈负相关。张永山等

[7]研究认为,衣分、单铃重和皮棉产量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单铃重和衣分可以显著提高产量,所以选择时应以提高衣分和单
铃重为主攻目标。祁家凤等

[2]认为,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

纤维长度与单铃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果枝数正相关;马克隆值与单株果枝数呈负相关
断裂比强度与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间呈弱的负相关。而本研究得出皮棉产量与
衣分和单株铃数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始果节位、单铃重、霜前花率和果枝数
均呈正相关,而与生育期、子指呈负相关。生育期、衣分与断裂比强度呈显著负相关,而衣分
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杂交棉高产育种中仍以提高衣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为
主要目标,但衣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与纤维品质的负相关使棉花产量与品质的改良进展缓
慢。但据最新报道,由西南大学完成的高衣分转

FBP7:iaaM9-8 基因棉花种质新材料,产

量高、纤维细度显著改善,衣分高达

50.7%,比一般棉花品种提高 10%;由北京大学与中棉

所合作完成的优质纤维转

ACO1-E6 基因棉花种质新材料,纤维比强度显著提高[12]。我国

第二代棉花转基因材料的育成和发放对我国棉花的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改良具有重大意义。因
此,可以通过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改良我国棉花产量与品质,实现产量与品质同步改良。
参考文献:
[1]  詹 先 进 , 蓝 家 样 , 张 兴 中 . 湖 北 省 棉 花 育 种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J].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
2005(5):11-13.
[2]  祁 家 凤 , 王   昊 . 杂 交 棉 主 要 农 艺 性 状 与 产 量 品 质 的 关 系 研 究 [J].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2007,13(16):115-116.
[3] 冯复全,吕双俊,谢德意,等.陆地棉杂交种皮棉产量与相关性状间的关联度分析[J].中
国棉花,

2004,31(1):16-18.

[4] 汤飞宇,莫旺成,王晓芳,等.高品质陆地棉与转 Bt 基因抗虫棉杂交株型性状的遗传及
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9-83.

[5] 刘英欣,韩祥铭,宋宪亮,等.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及遗传相关[J].棉花学报,
2001(2):95-99.
[6]  王秀丽.长绒陆地棉与常规品种杂交 F1 代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J].山东农业科学,
2010(8):15-17.
[7]  张 永 山 , 郭 香 墨 , 褚   丽 , 等 . 转 基 因 抗 虫 棉 产 量 构 成 因 素 的 研 究 [J]. 棉 花 学 报 ,
2002,14(4):223-226.
[8] 何团结.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性状相关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
29-30.
[9] 王志忠,刘秀菊,林永增,等.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主目标性状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研

[J].华北农学报,2006,21(21):97-102.

[10] 刘昌文,张 燕,宋义前.新疆早熟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多项式趋势分析[J].天津
农业科学,

2008,14(3):11-16.

[11]  冯义军,张天真,潘家驹.4 个陆地棉核雄性不育系的数量遗传学分析 [J].棉花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