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定容至25

 mL,备用[15-17]。 

  发酵过程中,由于茶叶含水量较高,不易研磨,微波浸提前先把茶叶烘干(50

 

℃),

易于研磨,然后再103

 

℃烘干直至恒重,测茶叶的干物质含量。 

  1.2.4分光光度法测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参照GB/T8313-2002茶多
酚测定。具体方法如下:准确吸取样液0.080

 mL,注入25 mL的容量瓶中,加水

 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 mL,充分混合,再加pH 7.5的磷酸盐缓冲液至刻度,

用10

 mm比色杯,在波长540 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

茶多酚含量(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茶多酚含量=A

×1.975×2×L1×100/1 000×L2×M0×m 

  式中,L1为试液的总量,mL;L2为测定时的用液量,mL;M0为试样的质量
g;m为试样干物质含量,%;A为试样的吸光度;1.975为用10

 mm比色杯,当

吸光度等于0.50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75

 mg。 

  1.2.5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1)DPPH自由基清除力测定。参照文献[18,19]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测
定方法,准确称量0.039

 4 g DPPH,无水乙醇定容至500 mL容量瓶中,得

到浓度为0.2

 mmol/L的DPPH无水乙醇溶液,4 

℃下避光保存备用。 

  分别吸取不同浓度的样品和无水乙醇溶液2.0

 mL,加入0.2 mmol/L的D

PPH无水乙醇溶液2.0

 mL,摇匀后,于室温黑暗处放置30 min。以无水乙醇调

零,测定517

 nm处的吸光值A样品; 同时,测定样品溶液2.0 mL与无水乙醇2.

 mL混合液在517 nm处的吸光值A空白,再测定DPPH无水乙醇溶液2.0 

  mL与无水乙醇2.0

 mL在517 nm处的吸光值A对照, 同一测定均重复3次。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2)还原力测定。参照豆海港等[20]的方法,取0.5

 mL不同的样品液和40

%乙醇水溶液,分别加入2.5

 mL磷酸缓冲液(pH6.6,0.2 mol/L)及2.

 mL 1% K3Fe(CN)6,于50 

℃水浴中反应20 min后迅速冷却,并加入

2.5

 mL 10%的三氯乙酸溶液,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

2.5

 mL,并加入2.5 mL去离子水及0.5 mL 0.1% FeCl3溶液,混合

均匀,于10

 min后以空白样品调零,测定各样品700 nm的吸光度。 

  2结果与分析

 

  2.1

 普洱茶优势菌种分离鉴定结果 

  通过对普洱茶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与纯化,经显微镜镜检和真菌鉴定手册标准图
谱对照,初步鉴定得到的菌种有黑曲霉、根曲霉、青霉和酵母菌。

 

  2.2

 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变化规律 

  在整个茶叶发酵过程中多酚的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的菌种,多酚下降的趋势不
同。自然发酵相对于人工接种发酵的茶叶中多酚下降速度缓慢。由图1可知,在茶叶发酵过
程中接种黑曲霉,多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在前6

 d变化趋势较明显;在黑曲霉、酵母菌的

作用下,茶叶发酵过程中多酚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黑曲霉、酵母菌、根曲霉、青霉4种
微生物的混合发酵作用下随着茶叶发酵过程的进行,茶叶中多酚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茶
叶在未接种自然发酵的条件下,茶多酚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较缓慢。处理1相对
于处理2与处理3来说,茶叶发酵过程中多酚含量下降的较缓慢,虽然接种的菌种量一样
但是处理1的茶叶仅接种了黑曲霉,而其他的接种了多种菌。处理2与处理3相比较,一周
后处理2的茶多酚含量的下降趋势比处理3下降的速度要快,可能是黑曲霉和酵母菌在茶
叶发酵中占主导地位,而在接种时,接种的总菌种量是一定的,处理2中黑曲霉和酵母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