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放样下料工序。该工序属于构件加工之前的龙头,其质量的好坏对下道工序存在着直

接的影响,甚至导致下料的零部件全部的报废,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很普遍的,

 

  原因分析:

 

  (

1)切割气体的纯度不满足要求,导致切割面出现质量问题, 

  (

2)由于钢材的表面氧化皮在突然受高温时爆裂,堵塞割枪出现切割质量类似锯齿、

马牙等情况出现;

 

  (

3)由于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导致手工操作时出现了切割线不直,切割面倾斜等质量

问题;

 

  (

4)由于受力不均匀,长条形的零部件出现马刀弯。 

  (

5)与操作机械的轨道、仪器的使用程度和精密度有关。比如在切割过程中由于切割机

械使用的年限较久,在行走过程中出现抖动、弹跳等问题影响切割。

 

  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措施来纠正和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和预防潜在问题的产生:

 

  (

1)在批量性的零部件放样之前做好抽查检验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大量造成无法挽回

的补救;对于复杂零部件制作的模板(件)采用的监督检查制度,把问题控制在未开料之
前。

 

  (

2)加强对过程的监控力度,严格实行“操作者自检——班长互检——专检员专检”的

“三检制”,做好过程记录监督执行情况,不能让“三检制”流行于形式。 
  (

3)在正式切割之前搞好切割前的预热工作,防止切割过程中的钢材表面氧化皮的突

然爆裂,阻塞割嘴,同时造成切割面的缺陷,避免在下一道工序中在进行修补打磨。

 

  (

4)尽可能的采用自动和办自动手工劳动,减少人工手工操作,减少人为因素的发生。

 
  

4、装配工序。产生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装配的零部件位置错误,如 3450mm 装成

4350mm;零部件的使用错误,本来应该装配 2#零部件件,装配的却是 3#另部件;零部件
在正确位置上装配错误、如板上的孔

45mm 本来是朝外,而实际把 45mm 朝内装了;装配的

零部件装配间隙超过规范和技术文件的要求,

3mm 的间隙现在 7mm;有些零部件没有经过

校正就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已存在的变形没办法消除变形;操作工为图省事私自切割造
成零件上孔位置尺寸超标;装焊区没有进行表面处理;由于图纸尺寸的错误造成的装配错
误。

 

  

 

  总之,要消除钢结构工程的质量通病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建设过程的各阶
段、参与建设的各方、设计施工的各个流程和环节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钢结构的新技术、
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能够切实的感受到钢结构工程处对人们
的居住、生活、工作关系的重要性,最大力度的控制质量通病并得到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