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事物的接受能力就是强,尤其是在快速消费品方面。

  公司需要这些年轻职员有创意的想法,李遥在这些年轻人面前

“感到有压力”,因

此也经常刻意去了解一些时尚和八卦的东西,希望和他们有共同语言。令李遥望尘莫及的是,
自己和一些同事相处了几年,都不知道他们的家庭情况,这些年轻人来了不久把大家的背
景摸个一清二楚。

“新人们什么都敢问,甜甜地叫人一声‘大姐’,就一屁股坐在你旁边,聊

天的口气像跟你认识好多年一样。

    “对新人既要包容,又要多指导。”隋宁在公司培训新职员时,与“85 后”沟通后发现,

这些年轻人大都向往自由,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工作上,一

方面对自己定位太高,容易做事不踏实;另一方面,他们的创造性很强,

“有特别奇特的想

”,而且比起 70 年代的人,他们对未来的规划也更长远些。

  从学校进入职场,是否需要一座桥梁,让职场新人完成一个过渡并适应职场呢?

据施耐德公司战略市场部大学项目经理郭晓波了解,相对国内企业而言,国外大多数企业
的开放程度更高,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使学校教育和企业之间有一
个良好的对接。而学校也对学生的实习要求严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能带着社会需要

“软技能”进入职场。而这些,国内目前的教育还不能达到。

  郭晓波认为,

“85 后”的职场新人受大环境的影响,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要引导他

们适应职场,还需多方关注和支持。在学校阶段,家长和老师应注重对他们进行文化素质、
人文素养等教育,尤其是在大学阶段,要适当开设一些选修课,请专业老师或是企业人士
对学生进行就职引导;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走出来,多到企业参观或实习,作为进入职
场的

“预热”。

  

“85 后普遍对职业定位很高,进公司后如果觉得发展前景不好,就会马上跳槽,

而且他们什么都敢说,讲话不管场合,有领导在场也无所谓!

”说完这些“85 后”职场新人留

给她的深刻印象,隋宁感叹道:

“现在就业这么难,这样的职业状态并不利于他们将来的发

展,学校应该更加重视他们的职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