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出现高大 T 波。如下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下壁导

Ⅱ Ⅲ

联 、 、

aVF 可出现高大直立的 T 波;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面向缺血区的导联记录到倒置的 T 波。如下壁心外

Ⅱ Ⅲ

膜下心肌缺血,下壁导联 、 、

aVF 可出现倒置的 T 波。

    2、损伤型心电图改变:ST 段偏移,可表现为 ST 段压低及 ST 段抬高。
 (二)临床意义
     典型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面向缺血部位的导联显示缺血型 ST 段压低和
(或)

T 波倒置。变异型心绞痛多引起暂时性 ST 段抬高并常伴有高耸 T 波和对

应导联的

ST 段下移;ST 段持续抬高,提示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六、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闭塞所致,属
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除了临床表现外,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及其演变规律是确
定心肌梗死诊断和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图形及机制

1 “

、 缺血型 改变:

心内膜下肌层缺血

----对向缺血区的导联高而直立的 T 波;

心外膜下肌层缺血

----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 T 波倒置;

心肌复极时间延长,引起

QT 间期延长。

2 “

、 损伤型 改变: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出现

ST 段。

    3 “

、 坏死型 改变: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

Q 波,或者呈 QS

 

波。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1、超急性期(超急性损伤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数分钟后,心电图出现

高大

T 波,以后迅速出现 ST 段呈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 T 波相连。QRS 振幅增

高、轻度增宽,无异常

Q 波。

2、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至数周,心电图示动态演变过程

ST 段呈弓背向上抬高,抬高显著着可形成单向曲线,继而渐下降;面向坏死区
导联的

R 波振幅降低或丢失,出现异常 Q 波或 QS 波;T 波由直立开始倒置,

并渐加深。

3、近期(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月,抬高的 ST 段恢复至基线,缺血

T 波由倒置较深渐变浅,坏死型 Q 波持续存在。

4、陈旧期(愈合期)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 3-6 个月之后或更久,ST 段

T 波恢复正常或 T 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型 Q 波。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