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增生粘连型:较为普遍,80%属于此类,病变进展缓慢,临床表现模糊不显。输卵管
壁增厚,显得粗大僵直。管口虽可能开放,但在管腔内任何部位均可出现狭窄或阻塞。切
面可在粘膜及肌壁找到干酪性结节样病变,慢性病例可能发生钙化。有时粘膜发生增生性
病变,增生的粘膜皱襞很似腺癌。当病变扩展到浆膜层或输卵管全部破坏后可能有干酪样
渗出物,后经肉芽组织侵入,致使输卵管与邻近器官紧密粘连。有时与肠管、肠系膜、膀
胱及直肠粘连,形成一个不易分离的炎块;严重者手术时无法进入腹腔。但腹水不显著,
如有,常形成包裹性积液。由于致密的粘连,可并发肠梗阻。
 
    2.渗出型:为急性或亚急性病程,输卵管显著肿胀,粘膜破坏较剧,管腔充满干酪样物
质,管壁增厚,形成结核性输卵管积脓。常与周围邻近的肠管、网膜、壁层腹膜、卵巢及
子宫等紧密粘连,但有些可与周围无粘连,活动度大而误诊为卵巢囊肿。浆膜层表面可能
有少数结节,一般不显著,不易引人注意。较大的输卵管积脓常波及卵巢而形成结核性输
卵管卵巢脓肿,有时亦有输卵管积血或积水者。
 
    结核性输卵管积脓的脓液中,通常已不含细菌,但极易发生一般化脓细菌的继发感染,
这时可引起严重下腹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炎症症状,可在一侧扪到迅速增大的痛性包
块。这类脓肿易向邻近穿破,形成慢性瘘管。急性期错误地行切开引流术,更易发生瘘管,
甚至发生肠梗阻。
 
    二、子宫结核  子宫大小、形态均可能正常,结核病变大多局限于子宫内膜,主要在宫
底部和子宫两角,多半从输卵管管腔下行、扩展而成,少数严重者可累及肌层。早期患者
子宫内膜的改变很难与子宫内膜炎鉴别,有时除少数散在的结节外,其余内膜及腺体基本
正常。结节周围内膜的葡萄糖含量低,持续在增生期状态,在结节更外围的内膜则有典型
的分泌期改变,故月经多无改变。由于内膜周期性脱落,没有足够时间形成广泛而严重的
内膜结核灶,干酪化、纤维化以及钙化等现象亦很少见。少数严重病例则可累及肌层,内
膜部分或全部破坏,为干酪样组织所替代或形成溃疡,最后发生子宫积脓,子宫内膜功能
完全丧失而出现闭经症状。尚有一类少见的增生型内膜结核,宫腔充满干酪样肉芽肿样组
织,排出大量浆液性恶臭白带,子宫球形增大,易与宫体癌混淆。
 
    三、卵巢结核  常双侧受侵犯,有卵巢周围炎及卵巢炎两型。前者由输卵管结核直接蔓
延,在卵巢表面有结核性肉芽组织,与输卵管粘连形成输卵管卵巢肿块,亦常与肠管或网
膜粘连。卵巢炎乃血行播散所致,病变在卵巢深层间质,形成结节或干酪样脓肿,而皮质
部往往正常。这种类型较少见。
 
    四、腹膜结核  弥漫性粟粒型腹膜结核可在整个腹膜壁层及腹、盆腔内器官的浆膜层上
有许多散在的灰白色、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结节,整个腹膜面充血、肿胀。若为急性粟粒性
结核,可出现腹水,结节逐渐纤维化,腹水亦渐被吸收,结核病变暂时好转或粘连,形成
包裹性积液。有时干酪化结节破溃、坏死而成溃疡或夹杂化脓菌感染,致盆腹腔反复发炎,

最后形成广泛粘连及不规则包块,甚至形成 冰冻盆腔。
 
    五、子宫颈结核  宫颈结核较上述部位的结核病变少见。病变可分为 4 型,易与子宫颈
炎或子宫颈癌相混淆,须通过活检、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一)溃疡型:溃疡形状不规则,较表浅,边缘较硬,界限明显,基底部高低不平,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