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不相同。

唾液腺良性肿瘤

    唾液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 75%左右,其中以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及沃辛

(Warthin tumor)最常见。

    (一)

  

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又名混合瘤

(mixed tumor)。其生物学特性不同于

—般良性肿

瘤。包膜常不完整,在包膜中有瘤细胞,甚至包膜以外的腺体组织中也可有瘤细胞存在。如
采用剜除术或手术中肿瘤破裂,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部分病例可发生恶变,因此该瘤属
“交界性肿瘤”(border line tumor)。
  

  [临床表现]  最常见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见。发生于小唾液腺者,以腭

部为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

30~50 岁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肿瘤生长缓慢,常

无自觉症状。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扪诊呈结节状,一般可活动。当肿瘤在缓慢生长一
段时期以后,突然出现生长加速,并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应考虑恶变。
   

 [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 B 超、CT 等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大致诊断。细针吸活检

有助于诊断,但大唾液腺肿瘤不宜作切取活检,以免造成肿瘤细胞种植。
   

 [治疗]  手术切除,不能作单纯肿瘤摘除,即剜除术,而应在肿瘤包膜外正常腺体组织内

切除。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应保留面神经,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应包括下颌下腺一并切除。
    (二)沃辛瘤  沃辛瘤又名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其组织发生与淋巴结有关。在胚胎发
育时期,腮腺和腮腺内的淋巴组织同时发育,腺体组织可以迷走到淋巴组织中。这种迷走的
腺体组织发生肿瘤变,即为沃辛瘤。
    [临床表现]  多见于男性,好发;于年龄在 40~70 岁的中老年,患者常有吸烟史,其发
病可能与吸烟有关。可有肿块时大时小的消长史。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扪诊肿瘤呈
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软,有时有囊性感;肿瘤常呈多发性,约

12%患者为双侧

腮腺肿瘤,也可以在一侧腮腺出现多个肿瘤。有些患者术后又出现肿瘤,不是复发而是多发。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大多可作出诊断。锝 99 核素显像显示肿瘤所在处核素
摄取浓聚,即呈

“热”结节,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治疗]  手术切除。由于肿瘤常位于腮腺后下极,可考虑作连问肿瘤以及周围 o.5em 以
上正常腮腺切除的腮腺部分切除术,这种方式不同于剜除术,不会造成复发,但可保留腮
腺导管及大部分腮腺的功能。术中应切除腮腺后下极及其周围淋巴结,以免出现新的肿瘤。
    唾液腺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约占唾液腺肿瘤的 25%,其中以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为最常见。
    (一)黏液表皮样癌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lnoma)根据黏液细胞的比例、细胞
的分化、有丝分裂像的多少,以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两类。分化程度不
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大不相同。
    [临床表现]  女性多于男性,发生于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和下颌下腺,也可发生于其
他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高分化者常呈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大小不等,边
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症状。
术后可以复发,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血道转移更为少见。
     与高分化者相反,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生长较快,可有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
连。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且可出现血道转移。术后易于复发。因此,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属低度恶性肿瘤,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属高度恶性肿瘤。前者较常见,
后者少见。
    [治疗]  手术为主,高分化者应尽量保留面神经,除非神经穿入肿瘤或与肿瘤紧密粘连。
分离后的神经可加用术中液氮冷冻及术后放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高分化者如手术
切除彻底,可不加术后放疗,而低分化者宜加用术后放疗。高分化者不必作选择性颈淋巴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