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

污水

§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

水处理

§厂的污泥产量

也急剧增加。未经恰当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
但降低

污水处理

§系统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

生态

§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

 

   但是,受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发展水平和认识程度的限制,我国对污泥的处理处置始终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污泥处理处置实际工程需要的冲击和国际诸多

技术

§产品片面

促销的局面,管理体系及技术支撑等领域已经呈现出混乱的趋势。而且,管理体系的欠缺、
系统研究的缺乏和技术体系的紊乱等,已经给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造成了诸多难以解决
的问题。本文将对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普遍性误区以及技术路线的错误认识等阐述我们的

 

观点。
  

 

一、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背景与问题

  据估算,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干重)大约为 130 万吨,而且年
增长率大于 10% ,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几个城市与地区,污泥出路问题已经
十分突出。如果城市污水全部得到处理,则将产生污泥量(干重)为 840 万吨,占我国总

废弃物

§的 3. 2 

 

%。

  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主要方法中,污泥农用约占 44 .8 % 、陆地填埋约占 31% 、其它
处置约 10.5% 、没有处置约 13.7 % ,这些所谓的"处理"和"处置"基本上都是在特定的条件
下估算的,严格来说以上数字将会有很大变化。据统计,我国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投资约
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 20~50% 

 

,可以看出,污泥处理处置处于严重滞后状态。

   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已经在大城市中显现出来。早期的污水处理厂,由于没有严格的污泥
排放监管,普遍将污水和污泥处理单元剥离开来,为了追求简单的污水处理率,尽可能
地简化、甚至忽略了污泥处理处置单元;有的还为了节省运行费用将已建成的污泥处理设
施长期闲置,甚至将未做任何处理的湿污泥随意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致使许多大城市
出现了污泥围城的现象并已开始向中小城市蔓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不安全的隐患。目
前我国虽然对污泥问题开始关注,但仍然停留在技术层次, 2003 年开始,我国主要大城
市,开始尝试进行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对其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如:广州市近期
采取生污泥填埋,远期将用于农肥;深圳市已完成专项规划,拟采取热干化加焚烧工艺 ;
上海市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处理分散化、处置集约化、技术多元化的方针;天津市计划
建设 3 座污泥处理场,采用污泥消化发电工艺,但尚无污泥最终处置的方法;北京市污

 

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还未经审批,土地利用将是主要发展趋势。
   由设计院为主

组织

§编制的污泥处理处置规划,主要内容为技术规划和技术方案,其

系统性不够强,基本未涉及管理体制、责任划分、相

政策

§、公众参与等内容。但事实上却

恰恰相反,污泥问题的解决极需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标准体系、技术政策等方面的系统性

 

支撑。
  

 

二、污泥处理处置的国际经验

污水和污泥是解决城

水污染

§问题同等重要又紧密关联的两个系统。污泥处理处置是污

水处理得以最终实施的保障,在经济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其投
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 50~70%   

   污泥处理处置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
选择的方法各有侧重。在美国土地利用逐渐占据主角,80 年代末以填埋为主约占 42% ,
19 98 年土地利用急剧上升至 59% ,预计 2005 年土地利用的比例将上升至 66% ;日本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