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十一条用人之道

    世界上最常用、最需要的学问恐怕就是识人、用人学问了。同时,企业对人的管理也要
审时度势,宽严有度。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事就不要管。要"一半清醒一半醉"。要知
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决策水平和人才素质的竞争。

    企业的拥有者怎样选好人、用好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使企业的骨干力量形成一个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优秀团队,这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市
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胜利前进的关键。

    世界上最常用、最需要的学问恐怕就是识人、用人学问了。

    毛泽东曾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出主意、用干部。很多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清末名臣
曾国藩在识人、用人的问题上可以说是研究了一生。还写了一部人学专著《冰鉴》。一部浩如
烟海的《二十五史》和司马光主笔的《资治通鉴》都是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总结识人、用人
和因而成败得失的记录。但是,这门最需要、最常用的学问,又是最深奥、最难学、变化多
端、难以把握的学问。古今中外很多大人物因用人而成功或因用人而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
而其中很多事情往往坏在他最亲近、最相信的身边人身上。"除了上帝、相信自己"成了一些
人的名言。

    但是,要做成一件大一点的事情,不可能事必躬亲。必须用人。不少人就认为"自己的
亲人最可靠","打虎还是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这种思想就使不少家族式企业应运
而生。可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家族企业也会在内部产生这样哪样的问题,进而危及企
业的生存或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而,识人、选人、用人就成了企业家们必须认真研究的
学问了。企业用人向来没有一定的模式。都是根据企业、人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由
于条件不同、两个企业用同一种方法去用人可能有的成功而有的失败。所以正像我前面帖
子里提到的,企业的用人即要讲原则性又要讲灵活性。同时,由于中国的国情限制,很多
事情是能说不能做或能做而不能说的。用人问题因为涉及到"权谋"、"道德"等问题,说者大
都讳莫如深。因而,在下也只能将有些共性的东西与网友们在这里浅议:

    1.掌握企业的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用人的不同标准和方法。初创期要的是"跨马能够
闯天下"的人才。而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就需要"提笔能够定太平"的人物了。正如毛泽东所
说的,开始你是革命的动力,到了一定的时期,你就可能成为革命的阻力或对象。企业在
发展过程中,只有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不断地"吐故纳新",淘汰哪些个相形见绌的
人员,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吐故纳新"有时是残酷的,但是却是企业发展所
必须的。对于创业时的"开国元勋"可以用金钱、股份、闲职去安抚,却不可以为了这些人的
情绪和"面子"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2.切不可"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所谓"大马拉小车"就是小企业用了大才之人。如
三国的庞统当了知县,非百里之才到任后终日饮酒作乐,消极怠工。但是,"大马"一旦跑
起来小车就有被颠覆或摧毁的危险。"小马拉大车"虽然没有这个危险性,但是,由于"小
马"气力太小,拉而不动,企业也就无法前进。因而,多深的水养多大的鱼是企业选人用
人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