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四

 

第十二章 室内色彩

第一章  色彩的物理理论

第一节  色彩原理

1.  光与色

光源

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

什么是光呢?从广义上讲,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不是物体),它是
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它们都
各有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更确切地

 

说,并不是所有的光的色彩我们肉眼都可以分辨。只有波长在 380

 

纳米至 780 纳米之间

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知觉。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可见光谱,或叫做光。其余波长的电
磁波,都是肉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如:长于 780 纳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
于 380 纳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实际上,阳光的七色是由红、绿、紫三色不同的光波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我们把这红、绿、
紫三色光称为三原色光(目前彩色电视所采用的是红、绿、蓝,实际上混合不出所有自然

界之色,只是方便而已,但光学一直采用红、绿、蓝为三原色,这里我们可以通过 色图
来表示),国际照明学会规定分别用 x、y、z 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百分比。由于是百分比,三
者相加必须等于 1,故色调在色图中只需用 x、y 两值即可。将光谱色中各段波长所引起的
色调感觉在 x、y 平面上做成图标时,即得色图。因白色感觉可用等量的红、绿、紫(蓝紫)
三色混合而得,故图中愈接近中心的部分,表示愈接近于白色,也就是饱和度愈低;而
在边缘曲线部分,则饱和度愈高。因此,图中一定位置相当于物体色的一定色调和一定的

 

饱和度。

1666 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实验,他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
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据牛顿推论:太阳的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白光
通过三棱镜的分解叫做色散,虹就是许多小水滴为太阳白光的色散,各色波长如下:

单位:纳米

 

可见光谱表:

光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振幅和波长两个因素决定。波长的长度差别决定色相的差别,波长
相同,而振幅不同,则决定色相明暗的差别。

2.物体色

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争论颇大,有人认为有固有色,有人认为没有。主张没有的人说:没有
光什么物体也不具备颜色,物体之所以有色,是因为不同物质对七色光中不同的色光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