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产品与市场·

收稿日期:

2010-03-14

作者简介: 孙哲波(

1982-

), 男, 浙江舟山人, 大学本科, 助

理工程师。 从事电梯等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

大, 宾馆、 酒店、 写字楼及高层住宅不断增加, 电梯的
安装和使用数量也越来越多。 电梯的使用在给人们出入
高层建筑及住宅小区带来便利的同时, 由于故障的出现
也给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或伤害。 特别是高层住宅小区内
使用的电梯数量多, 用户很多也很杂, 且用户使用电梯
进出也很频繁, 使用方法各有不同。 有的用户又不能按
照正确的操作步骤使用, 使电梯经常出现故障, 导致用
户不能正常使用, 严重时乘客还会因故障、 停电等原因
被困在电梯内。 如电梯困人发现不及时或没及时通知物
业及电梯维修人员, 会给乘客, 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身
心带来严重的伤害 。 因此,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
更好的发挥电梯的作用 、 提高电梯的运行和维修效率 、
加强电梯运行的科学管理, 笔者设计了这个电梯困人自
动语音报警系统。

1 现行电梯困人报警的方法及其缺陷

我 国 相 关 的 电 梯 国 标

GB7588-2003

电 梯 制 造 与

安装安全规范》 中第

14.2.3.1

条对电梯的应急报警有如

下规定: 为使乘客能向轿厢外求援, 轿厢内应装设乘客

易于识别和触及的报警装置。 为满足这一标准, 许多电
梯生产厂家采用了一种三方五地对讲系统。 该系统是由
分别放置在电梯机房、 轿厢顶、 轿厢内、 底坑和用户单
位值班室五个对讲机组成。 当电梯困人时, 首先要求被
困的电梯乘客拨通值班室的对讲机报警, 然后施救才能
进行。 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种系统存在一定的缺
陷。 由于电梯乘客混杂, 难免有一些素质不高的人破换
对 讲 机 , 更 有 甚 者 直 接 把 挂 在 轿 厢 壁 上 的 对 讲 机 偷 走

这种情况在人多混杂的地方很常 见 , 往 往 话机 第 一 天

挂上, 第二天就不见了 ), 这 样 报 警 系 统 就无 效 了 。 有
一些乘客出于无聊或者好奇的心态, 不断使用报警对讲
机, 有时虽不至于报警系统的损坏, 但由于值班室接听
人员不胜其扰, 久而久之干脆直接置之不理。 最后到真
正有困人报警要求时, 接听人员要么不再理睬, 要么不
能 及 时 响 应 。 部 分 乘 客 由 于 自 身 的 原 因 (比 如 儿 童 ),
不会使用报警对讲装置, 这样乘客万一被困也就无从知
晓。 还有一些乘客由于缺少电梯紧急情况处理方法方面
的知识而采取拨打

110

119

电话, 但是因为我们的公

安干警或消防战士缺少电梯救援方面的知识 , 往往采取
破坏电梯厅门的方法救人 (这 类 事 件 屡 见 报 端 )。 这种
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还破坏了电梯, 虽然是把人救出来了
但我们还是提倡让电梯的专业维保单位来救援。

2 电梯困人自动语音报警系统的设计

针对以上一些缺陷, 笔者设计了一种自动语音报警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Development & Innovation of Machinery & Electrical Products

Vol.23,No.3

May.,2010

第 23 卷第 3 期

2010 年 5 月

Design of an Automated Voice Alarm System for Elevator Breakdown

SUN Zhe-Bo

Shaoxing Inspection & Texting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Shaoxing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elevator entrapment after an emergency alarm in the way some of the shortcomings, and then ad -

dress these shortcomings designed an automatic voice alarm system.

Key words

elevator entrapment

automatic alarm

voice prompt

电梯困人自动语音报警系统的设计

孙哲波

绍兴市特种设备检测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要: 论述了现行电梯困人后应急报警方式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 然后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了一种自动语音

报警系统。

关键词: 电梯困人; 自动报警; 语音提示
中图分类号:

TH-3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2-6673.2010.03.022

文章编号: 1002-6673 (2010) 03-058-02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