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局部麻醉药

  自 1884 年 Koller 首次把可卡因作为表面麻醉剂应用于眼科手术,继而是 Einhorn 于
1905 年合成了可行注射的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至今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了。目前,临床
上常用的局麻药已有不下十余种之多。但诸多学者仍不断地在研究与探讨更为理想的局麻
药,不仅要起效快,能满足不同手术所需的麻醉时效,且在有效的浓度内对局部组织或全
身的毒性都很低。既可用于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又具有表面麻醉之特点,麻醉效果应
是完全可逆的。特别近年来,在探讨长效局麻药和适用于手术后的镇痛术方面也有了显著
的进展,如应用低浓度时能达到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分离现象。为手术后病人在无痛条
件下能早期活动,促进机体的康复和缩短出院的时间,为"快通道"(fast-track)外科手术
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第 1

 

节 概述

一、局麻药的分类

(一)按化学结构分类

局麻药均属于芳香基-中间链-胺基结构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图 27-1 所示。中间链为羰基,
又可分为酯链和酰胺链;前者为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后者为酰胺类局麻药,如利多
卡因。亲脂基结构(芳香基)在酯类局麻药为苯甲胺,在酰胺类则是苯胺;亲水基结构(胺基)
除了含有可溶性氮外,还有乙醇或醋酸氨的衍生物。大多数局麻药系弱碱性叔胺(R3N),
少数是仲胺(R2N),如丙胺卡因。中间链为 4~5 个原子结构,原子的多少将决定药物分子
与膜受体反应的特性。一般中间链长为 0.6~0.9mm,链长者将增加局麻药的效能,但超
过一定的长度又将降低其效能。

酯类和酰胺类局麻药,除了在起效时间和时效有明显不同外,前者的代谢是在血浆内被水
解或胆碱酯酶所分解,酰胺类则在肝内被酰胺酶所分解。一般认为,酯类局麻药所含的对
氨基化合物可形成半抗原,以致引起变态反应;酰胺类则不能形成半抗原,故引起变态反
应者极为罕见。属于酯类局麻药的有: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可卡因。酰胺类药
物有:利多卡因,甲哌卡因,布比卡因,依替卡因,丙胺卡因,罗哌卡因。它们的化学结
构与理化特性,如表 27-1 所示。

凡属于相同系列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的改变,只引起不同生物学特性的量变,如麻醉效
能、时效和代谢的速率;属于不同系列的化合物则具有不同的质,如代谢方式和途径。丁卡
因与普鲁卡因在结构上的差别,仅在普鲁卡因的芳香环上加以丁基,如此不仅显著增加其
脂溶性,且增加与蛋白质的结合力将近 10 倍,使局麻药的时效和毒性都有明显的增长。
若将丁基取代甲哌卡因胺基上的甲基,则成布比卡因,其脂溶性基与蛋白质结合力都比甲
哌卡因增加,随之也延长其麻醉的时效。依替卡因与利多卡因的结构也有相似的情况,即
以丙基取代利多卡因胺基上的乙基,并在中间链的?-碳位加上乙基,使其脂溶性增加 50
倍,麻醉效能与时效也随之增加。

(二)生物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