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建筑:物质化的精神载体

——漫谈建筑设计美学中的文化构成

中文摘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其审美价值和功能又
有着不同的文化构筑,探讨建筑设计的美学构成和精神追求就成了笔者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美学品质 文化构成 精神载体

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它遵循艺术作品普遍的美学规律,但建筑艺术也有它相对独立

的美学原则,其中根本的法则是多样统一的法则,即对称与均衡、比例和尺度、整体和局
部、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然而建筑美的根本法则毕竟不能完全反映具体的建筑创作,

建筑之美并非哲学家康德所说的那种 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进行判断
的纯粹美,建筑艺术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

无论是中国古典建筑还是现代建筑,无论是西方的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需要实

现其功能,满足时代与人们的使用,在此基础之上用美的方式进行表现。熊明先生曾提出

的建筑美学理论 真善美 就完全遵循对偶互补、有法无法、理情寓合等原则,认识建筑的
造型美、空间美和环境美等建筑美的不同形态,根据内容与形式、真实与虚假、简单与丰富、
环境与意境、传承与创新等范畴,对建筑进行美的加工。总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熊明先

生提出的 建筑形象,由先进技术和材料合理构成,和环境相适应,并有利可持续发展,
与生活空间有机结合,表现出与使用性质密切联系的性格,从而反映社会面貌和时代精

神 理论,对建筑进行认识,对建筑进行利用,从而达到人们所追求的建筑美。

一、建筑美学具有的时空性、动态性

首先,建筑美具有时间性,我们对于建筑美的欣赏必须要置于历史长河之中,不同

历史时期,我们对建筑美具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及要求;同时建筑美又具有空间性,建筑
空间是人化的四度空间,它是建筑美的独特魅力所在。而且建筑美是不能脱离特定时代的,
它是一定时代意识形态的显现,必然体现时代文化特征在建筑上的烙印。密斯先生在《谈
建筑》一文中认为建筑依赖于自己的时代,它是时代内在结构的结晶,建筑正是因为具有
这种时代性,才使建筑的美具有活力。建筑美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概括
和升华。因而,建筑美必然是属于时代与民族的,只有把个人的情感思想融入到整个民族
文化乃至全人类的情感表现中,从而在时代情感中抽象出共同的元素。

黑格尔视建筑为艺术之始,把它作为艺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即象征型艺术的代表。他

认为,建筑是与象征型艺术形式相对应的,它最适宜与实现象征型艺术的原则,因为建
筑一般只能用外在环境中的东西去暗示移植到它里面去的意义。建筑是创造出一种外在形
状以象征方式去暗示意义的作品。无论何种建筑美学思想,都在于创造一个美的有人情味
的生活环境。我们要求一栋建筑要适应环境、要求它在纵横两方面都要有文脉上的连续性,
这其实也是以人情味为出发点,未来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对环境的要求尤其如此,这个唯
一的目的将决定着未来建筑美学发展的方向。英国美学家罗杰斯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
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和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
美学的创始人。

陈志华先生在《建筑艺术散论》中认为,建筑之所以常常被比作音乐,就在于建筑不仅

是一个空间的艺术,而且是一个时间的艺术、从门廊到大殿,艺术处理就像音乐的序曲、

扩展、渐强、高潮、渐弱、休止。在这个过程中,两者都有旋律的重复。于 曲径通幽 相应的

风格为 借影观景 ,通过借景的方式观看原本建筑,无论是枝影还是花香、水声、浮云或
者日月光辉,它们均有助于建筑物审美价值的提高。例如北京香山饭店客房上挂着优美的
风景图画,实际上是透过窗户看见的园内美景,这也是建筑空间中静态美和变幻美;透
过苏州园林中壁墙的窗口看园内风景也别是一番风味,这也是一种建筑空间中动态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