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

·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形

势下,产生了加剧能耗需求、能源与资源浪费、污染
物排放量增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国务院近二年
颁布了 《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节能减排综合
性工作方案》 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工业企业的节能
减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措施。全国各行业按照党中
央“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
发展”的方针,大力开展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据统计,2006 年我国铸件总产量已达 2 809 万 t,

2007 年为 3 000 多万 t,连续 8 年居世界首位,占全世
界铸件总量的 30%以上,比日、美、德三国的总和还
多,已成为世界铸造大国,但还远不是铸造强国,因

为整体水平尚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生产过程中的能

耗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因此推进铸造行业的节
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是摆在中国
铸造行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1

基本状况

铸造行业的整体水平与主要工业国家相比,产品

质量低,经济效益差,材料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

其主要问题是:①有一大批铸造企业不具备生产规模,

以河南省为例,全省有 1 700 多家铸造厂,而 90%的
铸造厂年产量在 3 000 t 以下;②生产工艺、装备落
后;③劳动生产率低;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铸件的
销售价格只是同类产品国际市场的 1/2~1/3;⑤平均生
产每吨铸件的能耗约为工业发达国家的 2~3 倍;⑥多
数的铸造企业,金属熔炼设备排放的废气中有害物质

含量超标;⑦多数的铸造企业,生产现场的作业条件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要求。

我国铸造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小。我国现有铸

造企业约 3 万家,平均的铸件年产量约为 1 057 t/ 厂,只
是工业发达国家的 1/4~1/9。发达国家铸造厂用于环保的
投资占整个铸造厂设备总投资的 20%~30%,而我国只占

5%~8%,仅有一些大厂、骨干厂能达到此比例,有相当
多的企业甚至更低,不足 3%。虽然,我国目前一些大型
企业的工艺装备水平和国际上先进的铸造企业相差不多,

但仍然有相当多的企业工艺装备落后,甚至十分简陋。

我国大多数铸造企业的铸件质量标准低于发达国

家的标准,很多小型铸造企业缺乏必要的实验室和检

测手段,废品率在 6%~16%,上海地区的铸造厂可达
到 6%~8%。国内某些厂的废品率甚至超过 20%,浪费
资源较严重。技术水平低的另一个表现是自主创新能

张家平,刘筑雄,宋高举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7)

摘要:

介绍了我国铸造业的现状、能耗状况、污染物排放现状,提出铸造行业节能减排对策以及工艺和公用设施节能

减排的技术措施,并提出创建绿色铸造工厂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铸造;节能减排;绿色建筑;评价

中图分类号:TG2;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77 (2009) 11-1146-04

ZHANG Jia-ping, LIU Zhu-xiong, SONG Gao-ju

(NO.6 Institute of Project Planning & Research of Machinery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7, 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undry industry of China includ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ant emission were presented, and technical measures which involve i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foundry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green
foundry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ing direction were 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

foundry;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推进节能减排 创建绿色铸造工厂

Impelling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Building Green Foundry

收稿日期:2009-03-03收到初稿,2009-03-24收到修订稿。

作者简介:张家平 (1931-),男,上海市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环境保护、暖通空调方面的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电话:0371-67606007,

E-mail:zjping6007@sina.com

Nov. 2009

Vol .58

No.11

FOUNDRY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