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邬达克的建筑在上海

    一位外国建筑师,一名逃亡的战俘,在异国他乡的 29 年(1918-1947)间,建成项目
不下 50 个,其中 25 个项目已先后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国际饭店更成为全国文
物保护单位。这些工程涉及办公、旅馆、医院、教堂、影院、学校、工厂、公寓、会所、私宅等众
多类型,外观包括古典主义、折中主义、装饰艺术、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和地域主义等不同
风格,区位从外滩源附近蔓延到西郊乃至近吴淞口。斯裔匈籍建筑师邬达克(Hudec,1893-
1958)在上海的作品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分布之广、质量之高,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算多
见。更不寻常的是,这位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滩的建筑明星,70 多年后再次成为大众耳熟

能详的 上海建筑师 ,其名字和作品频频见诸媒体。

  邬达克的传奇,其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产生并延续至今的呢?

  

个人命运与城市梦想的契合

  丰富的资料是 邬达克热 在半个多世纪后得以延续的重要基础。一方面,20 世纪二
三十年代是世界范围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及近代中国建筑行业和学科蓬勃发展的时期。除档
案馆留有大量工程记录和历史图纸外,邬达克的代表作在当时中外专业和大众媒体上也
有广泛报道。另一方面,出于证明身份,也出于个人对考古的兴趣,邬达克留下了大量草
图、照片、剪报、信件等历史资料,这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传奇产生的原因,那就是:邬达克在合适的时间,来到合适的地
方,从事了合适的职业。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近代上海经济最繁荣的阶段。上海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远
东最大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与纽约、伦敦、巴黎并称世界四大都市。经济活
力、人口剧增、快速城市化带来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