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011

年第

32

References

白酒工业是中国食品工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经济贡献率较高

的行业,白酒也是中国传统食品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产品之一,在世界
蒸馏酒中独树一帜。 从总体趋势来看,虽然最近几年白酒产量有所降
低,规模相对有所缩小,已经由快速扩张时期发展到相对稳定期。 但近
几年来,产量、产值、税收、销售收入、企业数量、基建投入等仍在持续
增长。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白酒行业的外部环境分析及产业环境分析
(五力模型)详细阐述白酒行业的发展现状。

1.

外部环境分析

白酒行业的一般环境分析:

1.1 国家政策环境

目前,我国的行业政策是扶植优势白酒企业。 国家通过一系列的

政策措施对行业的发展进行调整引导。 首先,行业标准、规范的颁布实
行,提升了行业的进入门槛。 其次,2006 年,薯类白酒 15%和粮食白酒

25%的从价税率合并为 20%,税收政 策 出 现 利 好 。 2008 年 ,新 企 业 所

得税规定,内外资税率合并为 25%,这对白酒工业未来的发展构成实
质性利好。 国家政策的转化,使得 2008 年 5 月,白酒行业消费税金和
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7%, 较上年同期下降 0.95 个百分点,
远低于 2002 年 11 月的 12.51%。

200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禁醉驾的指令。 这一新规将影响到白

酒、啤酒、红酒行业的消费趋势与竞争格局。 近年地方也出台一些禁酒
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白酒行业的销量及收入,影响其存货周转率。

1.2 经济环境

中国 GDP 总量每年近 10%左右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使高端白酒的消费能力逐渐加强。

虽然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但中国酒业一向游离于“国际大循环”之

外,受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是不特别大。 2009 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完
成产量同比增长 20.1%, 相比 2008 年上半年 18.9%的增速有所提升。

2009 年下半年,白酒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23.4%,略 高 于 上

半年产量增幅。

尽管通货膨胀在这几年比较明显, 但白酒板块抗通胀能力最强。

中高档白酒由于生产的稀缺性、 需求的旺盛以及局部的寡头垄断,具
备较强的提价能力。

1.3 社会环境

白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国人的酒文化造就了

白酒产业的巨大利益前景,结合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对白酒的需求也相
对较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 收入的提高以及
中产消费阶层的崛起,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对白酒的消费理念和行为。 人
们更讲究品牌、质量和服务,倾向于消费过程的精神享受。 这使名酒却
不断占据市场主流。 享受型消费拉动白酒行业增长将是长期的趋势。

1.4 技术环境

截至 2009 年底,酿酒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1 个,五年

来增加近 50%。 技术中心将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开发出
新型白酒,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 通过高端信息管理系统,可
以实现供求、成本、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和谐一致,实现与国际信息化潮
流同步。

2.

白酒行业的产业环境分析——

—五力模型

2.1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模式
2.1.1 行业回暖,但集中度不断提高

图 2-1-1 我国白酒产量变化示意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中国白酒行业从 2005 年逐渐恢复增长。 但是,

行业的集中度也在提高。 2004 年 6 月,前 20 位骨干企业销售收入占
全行业的 52.33%,实现利税占全行业的 67.15%。行业利润集中度的显
著提高有助于使优秀企业保持发展后劲,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 国家
政策的改变和行业竞争的强化,使白酒行业加速演变成“强者愈强,弱
者愈弱”的规范局面,未来 10-15 年利润和产量将集中在 10 家左右的
大型企业中。

2.1.2 酒类风格趋同现象严重

白酒依据主体香的不同,可划为酱香、浓香、清香、兼香、米香等类

型。 其中,浓香产品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其他香型的产品发展较
慢。 除少数大型企业外,其他企业在产品上相互模仿的现象严重。

图 2-1-2 中国高端白酒 2007 年度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从 白 酒 的 口 感 香 型 看 ,五 粮 液 、贵 州 茅 台 、山 西 汾 酒 无 疑 是 浓 香

型、酱香型、清香型的龙头企业。 2010 上半年,这三家企业的盈利能力
指标增长率均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而这它们贡献的净利润为 9.373
亿元,占到了 14 家白酒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 91.27%。

上图可以说明高端白酒的垄断情况。 目前,国内生产高端酒的企

业在工艺、质量、营销、规模经营、产品开发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处于
优势地位。 尽管高端白酒的利润很诱人,但中低端白酒企业迈向高端
发展存在一定的壁垒。

2.1.3 低端白酒地域化,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由 于 地 域 文 化 、渠 道 、价 格 、消 费 习 惯 及 家 乡 观 念 感 情 因 素 的 影

响,地产名酒已逐渐成为中低端白酒消费的主体。 各地域市场的地产
中低档白酒企业的营销手段推陈出新,直接促进地产白酒势力的逐渐
强大,也使其它外来品牌的进入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

2.1.4 让白酒走向国际

优势品牌白酒企业的白酒出口量一直都不高,闻名中外的茅台酒

也不例外。 白酒企业逐渐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将利用中国白酒丰富
文化内涵,把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推入国际市场。 这将大幅
度提高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等高端白酒的销量,收入及利润。

2.2 新进入企业的威胁

在白酒市场上, 除了一些特大型企业在培育自己的特色产品外,

众多中小厂商未能开发出差异化的产品, 而是依靠模仿来维持生存。
加上传统酿酒的技术含量较低,这就造成白酒行业整体,尤其是中低
端白酒的差异化水平较低,进入门槛也较低。 由于白酒行业的利润较
高,许多中小型白酒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

高端白酒的市场门槛极高,例如品牌、资本的壁垒大,这让许多企

业望尘莫及。 但这不妨碍中小企业瓜分低端市场和造假。 大型厂家生
产重点放在了中高档白酒市场,降低了低档酒的生产总量,给了中小
企业可乘之机,他们完全可能进入白酒这一行业,加大了行业的竞争
力度。

在中低端酒市场, 地方保护政策严重阻碍了自由流通市场的 形

成。 比如,一些地方为了保证地产酒的销量,甚至限制外来产品的进
入,或是对外来品种收费。 有的地方为了提高本地酒的竞争力,则采用
返还消费税的办法。 这些对于新进入企业都是不利的。 在合肥市,10
元以下最畅销的“真得味”是真正的“排档王”,而在相邻的煤城淮南市
则是蚌埠大曲的天下。

2.3 替代产品的威胁

(下转第

98 页)

中国白酒行业分析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中国

上海

201800

高教论述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