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中国环境污染的共同犯罪 

污染危及中国的国土安全,治理污染、整治国土已经刻不容缓。国务院在《关于 2013 年深
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将污染权变成了税收与可以交易的商品。考虑
到在官员政绩考核及财政预算这两大体制性作用下,污染企业与政府部门早就形成一种
共犯结构,可以推想,只要不改变这两大体制,排污权商品化只是为官员创造了新的寻
租空间。

 

经济〝改革〞重点:排污权与碳排放的商品化

该《通知》多处提到环境、环保与资源,但真正想付诸实施的是〝将部分严重污染环境、过度
消耗资源的产品等纳入征税范围〞,〝深入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建立全国
排污权、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中国政府通过这一〝改革〞,将污染变成了一种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的〝权利产品〞。政府宣称
的目标是,通过对污染企业课以重税提高企业成本,将排污权、碳排放权商品化以控制碳
排放总量的方法防治污染。

中国的污染之严重有高发的癌症为证,《2012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对外发布:〝全国每 6 分
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 8550 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
症〞,据专家分析,癌症高发与高污染密切相关。但这种高污染让中国人无处逃遁:农作
物与食品污染几乎形成了从种植者到生产者全员共犯结构;空气污染、水污染无处不在,
其主角重化工业都是中国大型国企,它们在各地的大量投资,对提高当地 GDP 很有帮助,
这种利益共谋因此很容易与地方政府形成共犯,导致对环境资源的无规则利用。

中国污染的共犯结构如何形成?

由于官员政绩考核及财政预算体系这两大体制性因素,中国污染企业很容易与地方政府
形成共犯结构。

首先,地市级党政一把手出于升迁的利益考量,必然在经济发展( GDP 增速)与环保当
中,将 GDP 作为第一考虑。地方官员这种考量,与中国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有关。

5 月 23 日,财经网发表一篇〝中国官场升迁指数分析:市长们怎样升官〞,文章引述新加
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等四所大学的一项调查报告。该报告分析了 2000-2009 年涉及 287 座
城市、976 名书记和 1075 名市长的相关数据后,得出结论:下级政府执行上级指示是有条
件的。如果省级领导更为看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地市级党政干部将加大本地区的交通基
础设施投资;如果省级领导更为关注环境指标,地市级党政干部却未必予以迎合。决定地
市级官员态度的因素是: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短期内将来带来更高的土地价格、
更多的土地出让收益,有助于提高次年的 GDP 增长率,增加官员被提拔晋升的机会。但
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不能促进 GDP 的增长,于官员的晋升并无助益,甚至存在负面
影响。

上述结论是中国官场公开的〝秘密〞。这份报告的价值在于其居然测算出了相关数据: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