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涨价

 树欲静而风不止

      许多产业能够发展到今天,都是“物竞天择”的结果。例如中国的白酒和黄酒,黄酒比白
酒的历史要早很多,可是发展到现在,黄酒是小产业,白酒是大产业。人为控制的因素起到
了多大的作用?尤其是人的主观意向与自然选择相违背的时候,如何扭转历史的车轮?
      正如有些人喊说世界末日要来了,可是世界末日一直没有来;有许多人在说白酒是夕阳
产业的时候,这个行业又一次以

“涨价”的行为,彰显了她“物竞天择”之生命力!金融海啸

席卷全球之机,能够高调

“涨价”的产业,舍白酒其谁?

      白酒企业的“涨价”,似乎是“蓄势已久”,2009 年夏天的“涨价”事件,昭示着他们对即将
到来的白酒销售旺季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中国消费者会让白酒厂商失望吗?此次的涨价是一
种什么样的信号?涨价会给不同实力的企业哪些不同的影响?涨价会使得白酒产业的格局
发生何种变化?讨论这些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谈

“涨价”的原因。

“消费税新政”出台是个契机吗?
      2009 年 8 月 1 日,国税总局推出“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几日后,国
税总局指出,不少媒体在报道中将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称为

“国家调整现行白酒消费税玫

”是对政策制订目的的一种误解。

      其实早在管理办法正式推出之前,白酒行业已经流传开“消费税调整”的传闻,所以在 8

1 日之前,就有几家一线名酒企业的市场终端价开始上涨,并有经销商“囤货”现象发生。

对于此次颁布的

“消费税新政”,白酒的龙头企业都表示支持与拥护。

      但是,有的企业家还是直言不讳地谈到了白酒行业存在的某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纳税
公平

”问题,敏感而又一针见血,道出了众多品牌企业的心声。一位川酒企业的负责人指出,

四川一年产酒

150 万吨,有“六朵金花”之美誉的 6 家名酒企业的产量只占 20%,但这 6 家

名酒企业所交税收却占了四川白酒行业税收的

90%;除去价格因素,这么大的差额实际上

是被中小企业漏掉了。
      上述例子不仅凸显了“监管不力,纳税不公平”事实的存在,还证明了白酒税收的不合理。
2001 年的 5 毛钱从量税,是一种人为控制白酒产业走向的意志体现——想让白酒从普通酒
向优质酒转变,希望白酒企业少生产低价位的普通酒;于是产业格局发生变化,那么有实
力、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致力于品牌建设的名酒企业主推中高端产品,减少低档酒产量,
这样的格局却给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中低端市场价位养活了一大批小企业。而一些小企
业卖低档酒之所以能够赚钱,是因为他们偷税漏税。
      有些白酒涨价,以此次的“消费税新政”为借口,并不是毫无道理,即使没有直接关系,
也有着间接关系。有位企业负责人算了这么一笔帐:例如一瓶白酒市场终端价

4 元,那么企

业要交增值税

0.4 元,消费税 1 元,从价税 1 元,去除这些成本,这瓶白酒实际亏损 1 至 2

元;所以,有些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就偷税漏税,甚至做假酒。
      从 2001 年到现在,通过白酒税收的几次调整,令世人见到了人的主观控制意向与产业
的自然发展规律的不一致。普通酒依然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一个档次的酒,只是一些名酒企
业因为低档酒亏损而减少产量,把更多的低档酒市场空间让给了一批中小企业,这些中小
企业不择手段,生存发展起来。市场上总是充斥着假冒伪劣酒,有人就批评说

“市场监管不

”,其实市场监管只是“治标”,真正的“治本”还是要从白酒的税收政策下手!

      既然白酒税收才是问题的源头,那么可以论定,“消费税新政”的出台即使不能成为“借

”,也是一个“契机”了。

涨价是

“水涨船高”的自然规律吗?

      自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增长阶段,各方面提供的数据都是一路飙红,直线上
升。在经济形势良好的背景下,国家为了照顾农民的利益,调控粮食价格,使得粮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