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强化可持续发展方针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 45.4 万平方公里,多年平
均输入黄河泥沙约 16 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黄河下游防洪安全,造成生态环境恶
化,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
效益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
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土高原地区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 ,
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积累计达到 16.6 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治沟骨干工程 984 座,淤地
坝 10 万余座,修建各类沟道防护和小型水利水保蓄水工程 400 余万处(座),兴修梯田
1000 万公顷,营造水保林 800 万公顷,人工种草 233 万公顷,治沙 30 万公顷。现有的治
理措施平均每年增产粮食 40 多亿 kg,解决了 1000 多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遏制了荒漠化的发展。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 3 亿吨,
其中,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的减沙量占总减沙量的 80%左右。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大规
模开展淤地坝建设,充分发挥拦沙、保水和淤地等综合功能,对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
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
安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西部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黄土高原在未来的 20 年内将建设 16.3 万座淤地坝,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因此,如何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避免和解决过
去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诸如部分坝系工程布局不合理、部分淤地坝设计标准偏低和设施不
配套、重建轻管和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针对社会各界关心的淤地坝建设与流域水资源综
合利用关系等问题,我们通过调查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
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一、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内涵

  1.生态型--生态良好

  淤地坝建设不仅着眼于拦沙造地形成稳产高产田,而且要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密切
结合,促进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
行林草建设。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生态形态达到同类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下的良好
水平。在坝地的利用方面,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多使用天然肥料和生物治虫,化
肥、农药的土壤残留和随水排除的部分应达到国家标准。对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一
些不利变化,如一些地方出现野兔大量繁殖造成树苗大量损坏问题,应在科学论证的基
础上采取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在淤地坝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水土保持等相关的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