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长庆油田开发史(八)

 

    科技插上腾飞翼

    陇东油田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艰苦奋斗的拼搏史,又是一部充满着知识智慧的科技进步史。

    石油工业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保证了油田的大规模开发和可
持续发展。

    从 50 年代初开始,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陇东油田走过了五十年的光辉历程。五十年来,陇东油田先后
经历了 50 年代的筹划、60 年代的起步、70 年代的创业、80 年代的调整、90 年代的大发展等 5 个展阶段。每个阶段,

科技都是一个 先锋军 。几代人的努力,几代人的智慧,在神秘、浩瀚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开创形成了一整套具
有陇东特色、国际领先的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技术。

    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以科研工作者为主的石油人,呕心沥血,潜心探究,取得科技成果800 多项,其中有 40
多项在国际、在全国的石油系统产生了影响,发挥了令科技工作者也难以预料的作用。仅在陇东油田,科技使原
油产量增长了 50%,取得直接经济效益 200 亿元。

    多么神奇的力量啊!没有科技武装,陇东油田就要缩水一半了。

    翻开地质史,我们可以看到,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也是我国发现石油最早,率先进行石油
勘探开发的地区之一。它是一个多旋回凹陷、多沉积类型的大型盆地,形成了下海相碳酸盐岩、上古生界含碳碎
屑岩和中、新生界内陆碎屑沉积岩的巨厚沉积,构成了纵向上多油气层复合叠加和上油下气、横向上南油北气的
分布格局与规律。

    对盆地的认识使人们掌握了科技攻关的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锋芒所向,一吨吨原油流出地面,一座座油田
崛起了!

    让我们的目光重新回到七十年代吧。

    在空旷的大山深处,地震队、重力队、水文地质队、测量队像当年的游击队一样,一会儿出现在这个山坳里,
一会儿翻越在那个山峁上。这些长年在野外奔波,风餐露宿的石油人,嘴唇干裂,眼睛里布满血丝,脸膛黑红,
粗糙得像脚板上的翻毛皮鞋。他们走过了春天,跑过了夏天,翻过了秋天,爬过了冬天。放线、点炮、测量,把目
光盯在几千米深的地下寻找油藏。他们是石油物理勘探队伍,亦即物探处的科技工作者。

    

最早的物探处,用来勘探的最好设备就是 51”型光点仪器、模拟磁带仪和三部国产地震钻机。这些早已进入历

史博物馆的玩艺儿,当初曾大显神威,依靠它们,石油人在马岭、城壕、环县、华池、元城等陇东的各个角落,在
整个陕甘宁盆地,取得了一组又一组地震勘探的新成果。八九十年代,科技进步给他们带来了数字地震仪、计算
机等,逐步实现了仪器数字化、地震资料处理数字化,并由简单的水平迭加处理发展为能够进行精细处理和特
殊处理,每月可处理地震资料 500 至 800 剖面公里。

    仪器和设备的更新,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成本明显下降。地震队伍减少了一半,完成的工作量却增加了两
倍,成本降低了 30%。

    

钻在山沟的石油 土包子 们,对科技进步却有着强烈的渴求,那是对寻找和扩大油田储量的无比向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