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建筑学尝试

    城市高密度,曾经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是和香港、东京、纽约或者荷兰等地区、城市或

国家相关,无论高密度是 拥挤文化 ,还是人类 生存的梦魇 ,似乎并不能引起大
多数建筑学者的关注。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甚至就是在今天,城市化结果的典型表
现便是城市密度的激增。

  对于中国和绝大多数高密度人口的亚洲国家来说,就人口密度和适宜居住的有
限用地这两项制约因素来考虑,已经别无选择,必须接受紧缩的城市空间和发展模
式。事实上对于像中国这样人口总量很大的高速发展国家,或者人口密度很高的多数
亚洲国家,密集化的城市结构不仅仅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选择,而且早已是历史
上或现实中的经验和存在。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紧缩的城市和高密度的城市环境是
他们从事建筑创作和研究的现实与预设以及难以回避的一种前提条件。

  建筑师或建筑学者应该懂得一点处理高密度的艺术

  紧缩城市必然促成中心城区或城市局部地区高密度区的形成,有些地区甚至形
成极端的高密度现象。一方面,紧缩城市为城市空间和功能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也
为丰富多彩的建筑形态提供了条件。城市高密度地区提供了密集而丰富的生活,并且
这种生活意味着高效率,节约了时间和精力;高密度城区创造了城市生活的活力并
产生令人振奋的景象和魅力,而密集的建筑集群能够促使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界面
更加连贯和统一,并有助于完善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密集的城市空间环境使城
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促进城市生活和文化活动以及相关城市功能和设施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些城市高密度地区,城市交通处于瘫痪边缘,空气污染
严重,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过度拥挤,而且空间质量不符合人类宜居
环境的理想要求。建筑物的接近和疏散以及人们的出行变得异常艰难。如果还是以传
统方法应对高密度所带来的挑战,其结果无疑只会加剧高密度地区城市和建筑空间
的恶化,愈加远离人类宜居的要求。传统建筑空间的思维和操作方式在高密度的城市
环境下将失去效力,因此,建筑师或建筑学者至少应该懂得一点处理高密度的艺术。

  由于城市本身具有复杂性,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一系列的难题,同时城市使
用者的生活体验和工作方式存在种种差异,建筑师或建筑学者面对高密度状态常常
感到困惑而力不从心,探索研究建筑应对策略也变得愈加艰难和充满不确定性。那么,
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作为建筑创作和研究的一种预设前提时,建筑师或建筑学者究竟
能够做些什么?

  荷兰 MVRDV:寻找并利用空中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