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

第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从狭义内部控制逐步发展为广义内部控制。狭义内部控制指与会计有关的部分,

主要用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广义内部控制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与保证经营活动
效率有关的部分,即组织管理当局所关注的内部控制,如董事会的设立、管理者的素质、
文化等。由于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审计人员提出的工作,因此第一阶段内部控制的措施是会
计的工作,如账目核对。岗位分离也是指会计岗位的分离,控制目的则是以保证账目正确
无误为主。而内部控制是伴随着组织的形成而产生的,它是组织中内生的,并不是外部管
制、规范的要求和审计等外力催生的,不可避免地从第二阶段开始,内部控制就涉及到了
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尽管从审计角度看该定义范围过于宽泛,使该定义有争议,但第三
阶段也只是从内部控制结构方面定义内部控制,并没有调整内部控制的范围。内部控制的
最新发展:COSO 定义,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
等内容,而且将前期处于分离的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用结构,系统的方式整合

 

在一起。甚至强调内部控制与管理过程的结合,揉合了管理与控制的界限。
  第二,内部审计的内涵。适当的组织目标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是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走
向规范的标志。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就等于没有实质意义的管理,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工作展开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属于开
放式的模型。审计人员当开始一项审计项目时,必须首先评估组织面临的经营、管理、财务,
风险,考虑组织目标是否适当和是否有相应的控制,这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及与部门的
相互沟通方面,而且还反映在宏观上审计目标的不断演变。由此可见,内部审计人员根据
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以组织目标为起点和核心,能够更加有效地发
挥建设性作用,完成由监督控制到风险基础,为组织做好服务。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
要涵盖以下内容:一是财务收支审计。主要评价和监督企业是否做到资产完整、财务信息
真实及经济活动收支的合规性、合理性及合法性,对会计记录和报表分析提供资料真实性
和公允性证明。二是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机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的经济活
动,以确定其经营业绩、明确经济责任,这里包括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年度经济
责任审计。三是经济效益审计。审计重点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实现经济效益的
程序和途径为内容,对企业的经营效果、投资效果、资金使用效果做出判断和评价,其中
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应为重中之重。四是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的完整性、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五是明晰产权的审计。审计明晰其产权归属,避免造
成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流失或其他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六是其他审计。结合企业自身行业

 

特点,开展对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工作,以增强医院后备能量。
  第三,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联系。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内部控制本质上是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过
程,主要目的包括: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规的遵循性;资产的安
全性: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为经营和计划所确定的目的和目标完成情况。而内部
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评价组织控制,它既对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进行评价,以确保揭露
组织潜在的风险和运行的经济达到组织的目标。其本身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个经济实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否,与该实体是否存在具有
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有着相当程度的因果关系。内部控制的存在与否,对内部
审计方式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内部控制是为了推进经济实体的有效运营,而
内部审计则在于协助管理层调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适时提供改进建议,以求内部控制
制度得以持续实施。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系统由经济实体经营管理部门指定并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