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优秀建筑规划师的 DNAA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 2011 年 4 月出版发行的《广义建筑学》,既是这本书的修订版,

又是该书出版 20

年的纪念版 (第 1 版问世于 1989 年)。

《广义建筑学》从聚居论、地区论、

文化论、科技论等 10 个方面,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建筑学的体系和围绕其展开的思
考。修订版补充了《〈广义建筑学〉20

——

——

代序》、

《探索面向地区实际的建筑理论

广义

——

建筑学》(附录)等珍贵文献。书中所倡导的新建筑观

广义建筑学,是著名建筑学家、

城市规划家吴良镛基于 对建筑学科如何发展,如何适应时代,如何为人类服务的深刻思
考和不懈探求,于 20 世纪 80 年代形成的完整理论体系,为当代乃至今后建筑学术理论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它是建筑学领域 30

年来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被称为 一本建筑师的

”  

必读书 。
  《广义建筑学》的作者吴良镛,1922 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4 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
建筑系,1948 年-1950 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1950 年回国任教
于清华大学至今。其间,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城市发展战略项目、城市规划研究项目、城市设
计项目、建筑设计项目和多项重大科研课题。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 年当选

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一生执着于 创造美好的、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

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的梦想,终于在 2012 年 2 月 14 日,荣获 2011 年度国家最高

 

科技进步奖。
  这样的桂冠,以何铸就?这样的荣誉,何以造就?吴良镛在《广义建筑学》的第十章

《广义建筑学的构想》中有一段话,需要我们认真品读: 我曾在第一届市长研究班上讲演

提出: 为使胸中蕴朝气,需知城市难题多 ,为此需要具有: 哲学家的思维,历史学家

’ ”

的渊博,科学家的严格,旅行家的阅历,宗教者的虔诚,诗人的情怀 。 原来,一个优秀
的建筑规划师的 DNA

 

是如此结构的。

 

  哲学家的思维

  恩格斯说: 一个民族想达到科学的高峰,就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 吴良镛 1948 年

受教于沙里宁教授时,就得 要重视思想方法 的秘笈,终生孜孜以求。吴先生很重视基本
理论的建设,他在《改革·理论·

——

哲学

基于城市建设的思考》一文中指出: 建筑需要哲

……

科学的进步,需要哲学作为指导,建筑、城市规划建设的许多重要问题要慎于决策,

更需要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来观察与思考。因为,它可以给人以智慧。《广义建筑学》开篇第

”  

一章就是吴先生对建筑规划进行哲学层面思考的结晶: 聚居论 。

  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就是房子,自古具有 遮风雨,御寒暑 功能的庇护所,加以技术

和艺术的创造,便发展成了 建筑 。但吴先生在接触了人类学后,开始思考,似乎传统意

义的 建筑 忽略了:人类在大多数场合下是聚而居之的、建筑与自然是密切关联的、聚居

地是多层次的、居住地是应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等的许多相关内容。于是,他提出了 我们谈

‘ ——

——

建筑的活动与建筑事业的发展,不能就建筑论建筑,必须从 人

建筑

环境 的角度

——

来看待问题 ,并进而指出广义建筑学的研究 不能仅满足于房屋

聚落的 空间 以及其

’……

实体 的一个方面,还要看到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 行为

广泛地汲取人类学、社会学、

” “

经济学、美学的观点来深刻理解聚落的多种含义 。聚居论 的提出,使我们对建筑的认识,

 

从 房子 走向了 聚居 ,对吴先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 人居环境论 的起点。
  众所周知,建筑学包罗万象,尽管如此,传统的建筑学的宝库已是不能全然满足新

” “

气象层出不穷的现实要求,而西方发达国家的 新思想 、 新理论 在不乏价值见解中也是
泥沙并存,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类居住环境的建设问题,仅仅从建筑学科来思考,很难圆

满解决实际问题。经过探索思考,吴先生提出了一个 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 ,为建筑学的

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 ,即 在以建筑学为核心对外围学科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