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世界核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高科技产业是从事核燃料研究、生产、加工

, 核能开发、利用, 核武器研制、生产的军民结合

型高科技产业,主要由放射性物质地质勘探、铀矿开采、水法冶金、铀精制加工、铀同位素分
离、核燃料元件制造、各种类型的反应堆、辐照燃料和乏燃料后处理、人工易裂变材料钚

(Pu)-

239 的生产、放射性废物的处理、锂同位素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武器制造和试验以及
相应的科研、设计单位组成,主要产品有核原料、核燃料、核动力装置、核武器

(包括原子弹、

氢弹和中子弹

)、核电力和放射性同位素等。 

20 世纪 30 年代,随着核物理科学的发展,核能的利用被提上日程。40 年代初,美国为抢在
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

, 集中一大批欧美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投入巨大的物力和资金,

开始了核技术研究和创建核工业。

1941 年 12 月 6 日, 美国总统 F.D.罗斯福批准了著名的原子

弹研制计划

——“曼哈顿工程”;这是一个由政府控制的庞大的融科学技术、军事和工业为一

体的国防工程;它征调了全国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数千名科技人员

, 投资达数十亿美元 。

1942 年 12 月 2 日,由科学家 E. 费米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导,开始建立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
堆;后来又陆续建立了三座生产钚

-239 的石墨水冷反应堆和一个提取钚-239 的放射化学工

厂,以及气体扩散和电磁分离铀厂。

1945 年,美国研制生产出原子弹,其中一颗于当年 7 月

16 日进行了试爆, 两颗于当年 8 月 6 日和 9 日分别投到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美国的核工业进一步发展

, 除继续扩大易裂变物质的生产、大量进行核试验、制造核武

器外,也将核能利用作为船舰的动力,建设核电站;

1957 年美国第一座核电站运行,至今

已拥有核电站上百座。前苏联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从事核能研究,1943 年决定研制核武器;

1948 年第一座生产钚-239 的反应堆投入运行;1949 年 8 月进行了首次核试验;1952 年第
一座气体扩散工厂投产;

1954 年 6 月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至今已拥有核电站几十座。

英国和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建立核工业,分别在

1952 年和 1960 年进行了首次核

试验。

 

我国的核工业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创建和发展起来的。

1950 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开始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1954 年,中国地质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铀矿资源;

毛泽东在听取汇报后指出,我们有丰富的矿物资源,我们国家也要发展原子能。

1955 年 9

, 在薄一波主持下起草了《关于我国制定原子能事业计划的一些意见》,同年 12 月进一步

修订成《关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原子能事业计划大纲

(草案)》,提出了创建中国

核工业的设想。

1956 年 11 月 16 日,国家建立了第三机械工业部,在苏联援助下建设核工业。

1958 年,中国第一座重水型实验用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建成并投入运行。 1960 年,苏联政
府撕毁协定,撤走专家。此后,中国自力更生

, 奋发图强, 继续发展了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 。

1962 年 11 月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直接领导研制生产原子弹的工作。1964

10 月 16 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 年 6 月 17 日, 又成功地进行了第一

颗氢弹爆炸试验;

1971 年 9 月,第一艘核潜艇试航成功, 表明中国的核工业已有较快的发

展,建成了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

70 年代末,随着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核工业

由主要为军用服务,转向军民结合,以核为主

, 多种经营, 主要从事核能、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民用产品的开发。1983 年 6 月, 开始了中国自行设计的电功率为 30 万千瓦的秦山核电站的
建设;

1984 年 4 月,引进技术设备开始建设大亚湾核电站。近年来,核工业继续贯彻

“军民

结合,以核为主,多种经营,搞活经济

”的方针,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核工业在国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核武器比常规武器有更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且造
成放射性污染

, 对环境生态有长期的、严重的后果。有鉴于此,核武器成了现代某些国家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