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国际贸易理论与贸易结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贸易结构优化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问题。一个国家应当向哪些国家出
口何种产品,又应当从何处进口何种产品以增进本国福利,促进本国发展?从亚当

·斯密的

绝对优势论到当代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都在为各国间的贸易活动寻求适当的理论解释。
应当看到的是,贸易结构优化与优化贸易结构存在的差异。前者从静态角度出发,强调利用
现存资源,强化现存结构的作用;后者则从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求改变现存的结构。下面分
别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介绍有关贸易理论关于贸易结构的论述。
一、关于贸易结构优化的理论
(一)传统理论。亚当

·斯密以地域分工理论作为其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创立了绝对成本

说。认为一国应当进口别国生产成本比本国生产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而出口本国比别国生产
成本绝对低的商品,以促进分工,促进交换,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大卫

·李嘉图则在绝对成

本说的基础上,发展了相对成本说。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若两国生产力不同,
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
进行贸易,并且同样能使贸易双方获利。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则凝聚了斯密和李嘉图的研

究成果,提出了要素禀赋论。认为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同,各国在生产那些密集使用
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因此,各国应出口利用本国较充裕
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而进口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长期以来,比较成本说和要素禀赋说在国际贸易领域一直占有统治地位。据此学说,各国应
当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以便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例如,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则应
生产出口其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发达国家资本、技术资源丰富,故应生产并出口资本、技术
密集型产品,双方均能从贸易中获利。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若不改变这种进出口状况,发
展中国家将永远处于一种低位次的状态。从理论上说,国际分工位次愈低的经济,愈依赖国
际分工位次高的市场。那么,发展中国家高度依存发达国家市场则不可避免,发展中国家优
化贸易结构也将无从谈起。
(二)技术缺口理论。传统理论认为,比较成本优势产生于各国自然资源质上和量上的差异,
而经济学家

Posner 则认为,国际间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比较成本的优势产生的重要原因。

基于此,

Posner 发展了技术缺口理论。认为国际间技术的差别导致了国家间贸易流的产生。

当一国在技术上领先时,成本对贸易流的走向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有当模仿缺口结束,其
他国家同样掌握了这一技术,而该国丧失了对技术的领先地位时,成本的差别才决定了贸
易的走向,技术缺口贸易和低成本贸易似乎是对外贸易的两个阶段。
技术缺口理论将技术引进了贸易领域。一国若想改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落后地位,便应重视
技术革新。但是,发展中国家在科技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

RD 又需耗费大量资金成本,

使得资本本已稀缺的发展中国家资金更加紧张。而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益处却又不能在短期内
实现,静态的比较优势和动态的发展目标之间矛盾重重,如何取舍,这将不仅是单个企业
的问题,更是政府部门与国家整体的问题。
(三)新贸易理论政策。新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克鲁格曼、迪克西特、赫尔普曼等。

“最

近的实证研究表明,反映传统的比较优势的产业间分工和贸易同时伴随着产业内贸易分工
这种分工反映了规模经济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克鲁格曼语)传统的贸易理

论不能解释这种产业内贸易,为此克鲁格曼指出,产业间贸易最初的产生取决于各国要素
禀赋的相似性。并指出,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规模经济成了产生产业内贸易最基本的原因。
克鲁格曼论证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等于要素比例相似性指数。并通过考察,得出结论:当国家
间越来越相似,市场从完全竞争转变为不完全竞争,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时候,规
模经济就取代要素禀赋的差异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动力。
该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对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作了一系列分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