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略论

WTO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及我国的对策

提要: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是世界贸易组织在总结关贸总协定

40 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

更好地实现

WTO 协定,促进多边贸易体制更加平稳地运作而进行的一种积极的尝试,本

文分析了这一机制建立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运作特点,最后,作者提出了我国在加入世贸组
织后,对这一机制所应采取的对策。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TPRM)是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三大机制之一(另外两项机制是贸易谈判与争端解决机制),它的有效运行,

对于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成员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规则、制度的遵守,预防政府间
贸易争端,均具有重要意义。对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进行研究,提高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对于
我国在成为

WTO 成员后履行 WTO 成员的义务,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将大有裨益。
  一、

TPRM 的由来

  

1947 年关贸总协定最初并没有建立一项约束缔约方贸易行为的一般监督机制

①,它主

要通过有关条文来促进各缔约方贸易政策措施的透明度,从而监督多边贸易规则的实施。这
些条文主要有第

10 条、第 11 条、第 22 条等。其中,第 10 条规定缔约方有义务公布其贸易规

章,第

11 条规定仅允许使用关税作为国内工业的保护手段,第 22 条规定了协商义务。另外,

对于实践中业已发生的违反关贸总协定义务的情形,受害的缔约方可依据第

23 条,提出

“利益的丧失或损害”的指控,诉求争端解决程序,恢复缔约方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上述
两种监督方式表明关贸总协定的实施主要依赖于缔约方之间的相互

“盯梢”(peer),总协

定本身则非常被动,这在关贸总协定早期,缔约国数目有限并且各缔约方主要使用关税作
为贸易保护手段的情况下,尚可奏效。

60 年代,随着大批新独立的国家加入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缔约国数目巨增;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困境之中,市场竞

争更加激烈,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开始重新抬头。此时,由于经过关贸总协定前

7 次谈判,关

税已大幅削减,关税作为贸易保护手段已失去了昔日的意义,美、欧、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纷纷转向那些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的非关税措施。此外,一些处于关贸总协定边
缘之上或之外的

“灰区”措施,如“自动数量限制”、“有秩序的销售安排”更是纷至沓来,关

贸总协定的通知和公布义务被践踏。以上诸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关贸总协定缔约方之间的相
互监视变得异常困难,多边贸易体制遭到了严重侵蚀,国际贸易环境日益恶化,缔约国之
间的贸易争端骤然增加,国际社会因此对关贸总协定体制的有效性产生了一种普遍怀疑。在
此情况下,如何增加国际贸易的透明度,加强对总协定实施的监督,避免国际贸易重新滑
向二、三十年代的无政府状态,成为关贸总协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曾试图在加强对缔约方贸易政策和实践的监督方面有所作为。这次
谈判通过了《关于通知、协商、争端解决和监督问题的谅解》。谅解重申了缔约各方贸易法规和
措施的公布和通知义务。在监督问题上,它授权缔约国全体

“经常、系统地审议贸易体制的发

展情况

”②。1980 年 3 月 26 日,总协定又通过了《总干事关于通知和监督问题的建议书》,使

谅解中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具体化。根据建议书的规定,贸易体制的发展情况由理事会每半年
召开一次特别会议进行审议;审议前,由关贸总协定秘书处起草一份报告以供理事会特别
会议讨论之用。特别会议之后,有关文件报告予以出版。由于秘书处的报告以及理事会的审
议多停留在事实描述上,加上这种审议只是针对国际贸易体制一般情况的讨论,而非对各
个缔约方的贸易政策和实践的全面评估,故作用非常有限

③。东京回合之后,各国的贸易保

护主义做法继续蔓延。
  

1983 年 11 月,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邀请 7 位著名的经济和金融界权威人士组成 7

人小组对国际贸易制度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经过长达两年的考察,

1985 年 7 人小组

发表了题为《争取较好未来的贸易政策》一书,即著名的

“七贤报告”。报告在分析了目前危及

国际贸易的主要问题之后,提出了解决危机的

15 条建议。在第 8 条,专家们倡仪加强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