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自动控制原理传统、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

 

摘要:自动控制学科是近几十年来了发展起来的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的发展很迅速,特别
是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更加快了它的发展,尤其是工业自动化技术近年来的发展。自动化学
科研究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对实现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对迅速提升我
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和积极作用。

 关键词:自动控制    工业自动化技术    发展前景 正文:

 
人类自开始进行劳动以来,就一直梦想着制造出能够无需人的参与就可以自己完成任务的
劳动工具。从刀耕火种的年代起,人们就梦想着省时省力地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来满足人们
生活的需要。人们在几千年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很多节省力气的工具,如在河流上建造的
水车

,可以通过水的冲击带动轮子转动,实现灌溉、淘米等工作。工业革命的到来(1788 年),

为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人们一直在探索,特别是,经过从
1934 年到 1947 年的十几年研究(二战期间),最终提出了自动化的理论基础著作

——控制论。

标志着自动化技术的正式诞生。从诞生到现在,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飞机导航、
交通运输、导弹控制中到处都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所谓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称为控制器)操作
被控对象(如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状态或参数(称为被控量)使其按预先设定的
规律自动运行。如化工生产中合成氨反应塔内的温度和压力能够自动维持恒定不变,雷达跟
踪和指挥仪所组成的防空系统能使火炮自动地瞄准目标,无人驾驶飞机能按预定轨道自动
飞行,人造地球卫星能够发射到预定轨道并能准确回收等等,都是应用自动控制技术的结
果。

     

 随着生产的发展,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更加推动了控制
理论不断地向前发展。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时间为本世纪 40~60 年代,称为

“经典控制理论”时期。经典控制理论主要

是解决单输入单输出问题,主要采用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根轨迹为基础的频域分析方法。此
阶段所研究的系统大多是线性定常系统,对非线性系统,分析时采用的相平面法一般也不
超过两个变量,经典控制理论能够

较好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单输入单输出问题。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伯德(

H.W.Bode 1

905~)和伊文思(W.R.Evans)。伯德于 1945 年提出了简便而实用的伯德图法。1948 年,
伊文思提出了直观而又形象的根轨迹法。

 

2)第二阶段。时间为本世纪 60~70 年代,称为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这个时期,由于计

算机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高阶常微分方程可转化为一阶
微分方程组,用以描述系统的动态过程,即所谓状态空间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多输入多输
出问题,系统既可以是线性的、定常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时变的。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
物有庞特里亚金、贝尔曼(

Bellman),及卡尔曼(R.E.Kalman,1930~)等人。庞特里亚金

1961 年发表了极大值原理;贝尔曼在 1957 年提出了动态规化原则;1959 年,卡尔曼和

布西发表了关于线性滤波器和估计器的论文,即所谓著名的卡尔曼滤波。

 

3)第三阶段。时间为本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70 年代末,控制理论向着

“大系统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