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中国电影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原因探析论文
摘要: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影产业的贸易历史,是一个由高度管理而逐步开放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业在新的文化经济体制环境下开始走向市场,但由于旧的电影管
理体制的束缚,使中国电影出现了影片生产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局面,由于转型期
资金、技术、人才的紧缺,整个电影市场一片萧条。在这种艰难的情势下,中国从

1993 年开

始对电影业进行体制改革,逐步开放国内电影市场。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欧美市场
上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影片的推广。经过二十年的
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电影产业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体制的影响,政府仍然没有完全放
弃旧体制下对电影市场的控制,我国在国际影视贸易中仍然处于逆差的状态,这与我国文
化大国的地位是非常不相称的,我国国际电影贸易逆差的事实说明,我国电影产业的改革
还有很长的道路要探索。

关键词:电影产业;体制;文化差异;贸易逆差

第一章中国电影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第一节中国电影进出口贸易的历史回顾

回顾中国电影产业的贸易历史,是一个由高度管理而逐步开放的过程。建国初期,我国电影
业的体制是模仿前苏联建立的,其基本特点是电影生产和发行放映政企合一、按指令性计划
指标生产和发行放映电影。中央设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地方有一级政府就设立一级电影
发行放映公司,形成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发行放映体制,中影公司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有
独立发行权的公司,制片厂影片发行全部交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电
影产业体制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电影制片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生产的影片不能直接面
向市场,各省级公司也没有自购影片地方发行权的权利,电影企业等级分明,缺乏横向联
合,难以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每部影片的放映都要受到层层审批,受
到多重限制,只有少量进口前苏联的影片,几乎没有任何影片的出口。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
到了

80 年代,我国电影市场的供需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放映的影片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

需求,影片质量提高缓慢,各电影院线设备陈旧,观众更愿意在家中看电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业在新的文化经济体制环境下开始走向市场,但由于旧的电影管
理体制的束缚,使中国电影出现了影片生产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局面,由于转型期
资金、技术、人才的紧缺,整个电影市场一片萧条。在这种艰难的情势下,中国从

1993 年开

始对电影业进行体制改革,逐步开放国内电影市场。

1994 年后,以分账方式引进的进口大

片,开始敲醒了沉寂中的中国电影业,虽政府规定国产电影的放映时间须保证在

2/3 以上,

但每年引进的

10 部左右的分账

“大片”却几乎占了中国各大城市电影票房的 60%以上。它虽

刺激支撑了低迷的电影市场,填补了市场片源的不足,但却未给民族电影发展带来生机 。
2003 年以前,大陆电影市场的盈利比例是:60%来自好莱坞大片;30%来自香港影片;
10%来自国产影片。2003 年,22 亿元的大陆电影主业收入中,电影票房收入只占全国电影
总收入的

50%,而这其中,进口大片又占去了一半以上的票房收入;其余 50%则完全来自

CCTV

—6 电影频道的广告收入。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

,从 2000 年到 2004 年,中国进口影片 4332 部,而出口影片却

屈指可数。

2005 年,全国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额约为 4.67 亿人民币,其中进口总额约为 4 亿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