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浅谈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加工贸易 进料加工 外资企业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加工贸易方式从来料加工到进料
加工再到外商投资为主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其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也在发生着变
化。但在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总体发展情况

 

  

1978 年 8 月,广东省签订了第一份毛纺织品来料加工协议,在珠海创办了我国第一

家加工贸易企业

——珠海海鲜宪州毛纺厂,从此加工贸易在我国开始发展起来了。到 2008

年的

30 年间,加工贸易取得了很大发展,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从 1981 年的 11.31

亿美元扩展到

2007 年的 6177 亿美元,增长 546 倍,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 5%跃升到

50%以上;加工贸易进口总额从 1981 年的 15.04 亿美元扩展到 2007 年的 3684 亿美元,
增长

245 倍,从占我国进口总额的 6.8%跃升到 38.5%以上;2008 年 1-10 月,加工贸

易出口累计

5709.1 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 47.5%,加工贸易进口累计 3283.4 亿美元,

占同期进口总额的

33.3%。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种主要方式,它对扩大出

口、促进就业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加

工贸易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变化

 

  (一)加工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可分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料加工和来件
装配是一种盈利较小风险也较小的加工贸易方式,仅得到一点工缴费,而进料加工是一种
盈利较大但风险也较大的加工贸易方式,必须自购料件、自销产品、自负盈亏,因此要承担
价格风险和销售风险。但是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没有所有权转移,而进料加工拥有产品的所
有权。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加工贸易以来料加工为主;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初, 

以进料加工为主。正是由于加工贸易从来料加工向进料加工的演变,使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制成品贸易为主。

20 世纪末期到 21 世纪初,以高新技术产业中的

相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及非关键的技术密集型环节为主,加工贸易不仅在吸收外商
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和税收方面,而且在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推动技术进步,参与
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中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力,在我国 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

“加速器”的

作用。

 

  (二)加工贸易区域结构。由于沿海的区位优势,中国最初的加工贸易集中在东部沿海
地区,占了加工贸易的

97.5%,而中西部 21 个省区市只占加工贸易的 2.5%。90 年代中

期以来,加工贸易在中西部也逐渐发展了起来。主要因为对外开放的政策向内陆地区推进,
国家加强了对中西部产业的扶持力度,并给予了优惠的政策支持中西部经济的发展。此外,
西部地区具有发展加工贸易的特有的优势,有充裕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中西部
地区借助沿海沿边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的趋势,发展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

 

  (三)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主要以加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到
80 年代后期,由于以进料加工方式为主,因此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大;90 年代中期以来,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迅速增长,

 2008 年 1-10 月,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达 6931 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2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 3507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9.6%。加

工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并带动了高新技术在我国出口产品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这些产
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基本处于国际产业增值链条低端环节。目前,我国企业主要是
作为跨国公司国际产业链中为其在下游产业开展加工或组装业务。即便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