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未来的钢铁冶炼工艺

世界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选择,淘汰了空气转炉、平炉炼钢方法,只剩

下两种主要流程:以高炉

—氧气转炉炼钢工艺为中心的钢铁联合企业生产流程,即长流程

以废钢

—电炉炼钢为中心的“小钢厂”的钢铁生产流程,即短流程。预计在本世纪中叶,视社

会资源结构、环境承受能力和技术进步的程度等,长、短两种流程会互相渗透、并存发展且短
流程比长流程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直至两者在一个最佳点上达到平衡。

  如果说平炉取代空气转炉,氧气转炉连续铸钢流程取代平炉、模铸开坯流程,电弧炉短
流程与转炉长流程并存、部分取代是钢铁工业的三次革命,那么随着电弧炉转炉化、转炉电
弧炉化的不断演化,两者炉料、能源、工艺、功能、经济性等结构的进一步趋同,电弧炉短流
程与转炉长流程之外的新的流程工艺也一定会出现,或二者合一或出现第三种,即钢铁工
业的第四次、第五次革命一定会到来。
1 钢铁工艺流程技术的演进
  

1855 年英国人贝塞麦向熔化的铁水中吹入空气,成功的冶炼出第一炉钢,结束了半固

态炼钢生产史,奠定了现代化钢铁生产基础。
  

1856 年英国人西门子使用了蓄热室为平炉的构造奠定了基础。1864 年法国人马丁利用

有蓄热室的火焰炉,用废钢、生铁成功地炼出了钢液,从此发展了平炉炼钢法,在欧洲一些
国家称平炉为西门子

—马丁炉或马丁炉,即以煤气、天然气或重油等为燃料,在燃烧火焰直

接加热的状态下,将生铁和废钢等原料熔化并精炼成钢液的炼钢方法。此法同空气转炉比较
有下述特点:

①可大量使用废钢,且生铁和废钢配比灵活;②对铁水成分的要求不像转炉

那样严格,可使用转炉不能用的普通生铁;

③能炼的钢种比转炉多,质量较好。因此,碱性

平炉炼钢法问世就为各国广泛采用,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方法。在

1930~1960 年的 30 年

间,世界每年钢的总产量近

80%是平炉钢。

  平炉被取代的最主要原因是:被熔化的固体废钢热传导面积极小,一次能源的利用很
低(而此时电能利用率高)。由于氧气转炉反应速度快,热效率高,含氮量也低,还可使用

30%的废钢,可使冶炼时间几乎缩短到传统平炉炼钢法所需时间的 20%,从而大大提高

了炉子效率,而所需的建设费用却未相应增加,因此,平炉从

60 年代起逐渐失去其主力地

位,且逐步处于被取代的地位。
  短流程的兴起除与钢铁生产工艺装备技术进步,电力资源的充裕等有关,更与美国的
钢铁工业发展战略密不可分。前面已提到过,美国在战后

30 年里钢铁工业现代化滞后,跟

不上技术进步步伐,在钢材品种和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

1960 年前后,在平炉被淘汰的过

程中,出现了将电炉(当时用于生产少量特殊钢)与连铸等新技术结合起来的简单高效小
钢厂,即短流程钢厂。

1973~1974 年,美国钢材交货能力 1.08 亿 t,低于表观消费总量

1.196 亿 t。鉴于这种局面,到 80 年代中期,美国钢铁工业对其结构进行现代化改造和调整
优化,决定把大量的投资投向新建的电炉小钢厂,使其生产能力得到迅速增加。同时把能耗
高、原材料消耗高、操作环节多、污染环境、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进行削弱投资,甚至把初级
冶金产品和炼钢的原料放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