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CIGS 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研究及其发展

摘要:本论述简要介绍了

CIGS 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发展,重点阐述了 CdS 和 ZnS 缓

冲层的研究现状,指出缓冲层的制备工艺上以化学水浴法居多,从成膜机理到工艺参数的
优化都做了充分的研究,对真空蒸发法的制备工艺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
蒸发温度、衬底温度和沉积温度对薄膜性能的影响上。最后指出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问
题:一

Cd 对环境的污染,二化学水浴法不利于工业化大生产。

  关键词:

CIGS;薄膜电池;缓冲层;CdS 薄膜;ZnS 薄膜

  

CIGS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典型结构为 Al/MgF2/ZnO/CdS/CIGS/Mo/衬底,并以衬底为支

撑。该电池成本低,性能稳定、抗辐射能力强、光电转换效率高、光谱响应范围宽、弱光性好,
有可能成为未来光伏电池的主流产品之一。不加缓冲层

CdS,其转换效率只有 7%。如果在

ZnO 和 CIGS 之间加上缓冲层 CdS,则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 11%至 13%,缓冲层改
善了

CIGS 太阳能电池的性能[1]。由于缓冲层中含有有毒元素 Cd,限制了薄膜太阳能电池

的大规模使用;同时其制备工艺通常采用化学水浴法,但制备电池器件需要进出真空室,
不利于一次成型,限制了电池的大规模生产。正是由于缓冲层对

CIGS 薄膜太阳能电池有着

重要影响,使得很多学者对它做了深入的研究。

  

1 缓冲层的形成及发展

  

1974 年 Bell 实验室的 Wagner 等人[2]采用提拉法制备出了第一块 CIS 太阳能电池。到了

1975 年,经过结构改进,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 12.5%,这是 CIGS 太阳能电池的雏形 。
1982 年 Boeing 公 司 采 用 ZnxCd1 - xS 代 替 CdS , 电 池 效 率 为 10 % [3] 。 直 到 1985 年 ,
R.R.Potter 等人[4]才研究出了目前这种 CIS 电池的基本结构,即其中铜铟硒(CIS)为
吸收层,

CdS 为缓冲层,ZnO 为窗口层,这种结构改善了电池的短波响应。薛玉明等人[5]

建立异质结模型,得出了形成异质结前后的能带图。蒋方丹等

[6]对 CdS 做为缓冲层的作用

和弊端做了分析。认为

CdS 是非常适合作为 CIGS 薄膜太阳能电池缓冲层材料,但由于 Cd

有毒、能隙偏窄、制备工艺不匹配等因素的制约,限制了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因此,目前对缓
冲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无镉缓冲层材料方面。

  

2CdS 缓冲层及其制备方法

  

2.1 化学水浴法(CBD)

  化学水浴法是在溶液中利用化学反应在衬底上沉积薄膜的一种技术。因为它成本低、工
艺简单、成膜质量好、反应参数易于控制等优点,因此人们从成膜机理到浓度、温度等参数优
化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2.1.1 成膜机理的研究

    周 向 东 等 人

[7] 对 成 膜 机 理 做 了 深 入 的 研 究 , 提 出 CdS 薄 膜 的 成 核 机 理 是

Cd(NH3)42+先附着在衬底表面形成晶核,然后 Cd(NH3)42+和 S2-同晶核作用长
大成膜,此时

Cd(NH3)42+在热驱动下变得不稳定,放出氨气,同时 Cd2+同 S2-相互

作用形成

C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