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试论银行如何加强信贷管理

    [摘要]银行在信贷管理中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针对问题结合银行特点进行分析,对提
高信贷管理水平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银行 信贷管理 风险管理系统构建 

  

 

  信贷管理是当前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都过于
侧重宏观环境与外部因素

,如宏观金融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企业景气情况等,而忽视了从

银行自身管理的内部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拟从当前信贷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着手

,分析探

讨应如何解决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若干矛盾

,以达到加强信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发展

 

  

 

  我国关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才刚刚起步。信贷风险是我国银

行面临的最大和最重要的金融风险

,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缺乏风险意识,因此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在银行业的管理实践中

,其风险管理在我国

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对银行风险损失的控制、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银行风险管理及现
阶段银行风险管理三个阶段。

 

  

 

  

1.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信贷风险管理。从建国到 1978 年以前的 30 年时间里,在传统

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信贷风险是由国家统一承担的。银行风险观念淡薄,对信贷风险管理除了

反对贪污、挪用等财经纪律外

,主要是依靠贷款指令性计划分配,坚持“计划性、物资保证性、归

还性

”三性原则来加强贷款管理,控制信贷风险。 

  

 

  

2.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信贷风险管理。1984 年 10 月,中央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

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信贷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信贷风险也开始逐渐

暴露并加剧。为此

,我国先后确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呆账准备金制度、备付金制度和资产负

债比例管理制度

,初步建立起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与机制。但这时的贷款绝大部分给了国

有企业

,贷款通常没有担保,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严重,使许多企业拖欠银行的贷款,大

量贷款最终成了坏账

,据统计,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国有银行贷给企业的贷款中平均有 20%的

贷款不能偿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信贷风险管理。目前我国银行开始注重对客户进行资信评

,但在具体度量和管理时使用的方法还很陈旧,基本局限于定性分析等一些传统的方法。国

内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大多处于第一阶段

―非系统化管理,我国各银行对于如何度量信贷风

险并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领域日新

月异的变化对银行业发展提出的要求。而通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

,可以使银

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达到第二阶段

―系统化风险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的管理系统进

行改进与完善

,可以逐步趋向于第三阶段―战略组合管理。而我国银行引进和采用西方国家

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可操作性不大

,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信用等级及其变化的资料数据库还未

建立

,缺少企业信用等级及其变化的数据资料,给信贷风险的度量增加了难度。 

  银行度量风险的数据主要来自客户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资本市场的价值或价格

,还

包括银行贷款损失的时间序列数据等。对于我国银行来说

,只有建立起行业信用数据库,才能

为高级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支持和保障。由于我国银行客户中非上市公司占据绝大多数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