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随着网络媒体表现出日渐强大的生命力,各家新闻网站都力图跳出传统的网络报道方式,在
提升网民阅读感受上下功夫

,利用不同的报道形式,给网民提供全景式的新闻服务。 

  

 各家新闻网站正借助新的技术平台,将电子报、电子杂志的报道形式运用到日常的新闻

报道中。譬如

,新华网曾推出“十七大网报”、“两会网报”等电子报;新浪网、搜狐网以及腾讯网

“电子杂志”、“电子图册”的使用也日渐频繁。这种新的尝试,充分整合报纸、杂志的优点,给

网民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网络的阅读感受。

 

  

 自从中国新闻网站诞生以来,网络编辑这一角色便具有迥异于传统媒体编辑的诸多特点。

然而

,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网络编辑与报刊编辑、电视广播编辑的角色边界正在日渐消逝,同

,网络编辑的特点也变得更加鲜明和独特。 

  

 

  一、传统网络编辑的特点

 

  

 

  

 1.技术性要求高 

  

 网络新闻媒体是架构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日益丰富的多媒体工具之上,因而,作为

网络编辑很大程度上应是一名

“技术热衷者”,网页制作工具、图像处理工具、音视频制作工具、

动画制作工具等等都是网络编辑离不开的

,文字、图片只有借助这些技术工具才能在网络上

显现出其鲜活的一面。同时

,网络技术的发展脚步保持高速,因而,网络编辑要比传统媒体编辑

更要留意于技术的变革。

 

  

 2.人员构成复杂 

  

 当前,网络编辑的学科背景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化。2000 年以前,有着计算机学科背景的编

辑是这一行业的主力军

,因为,那时处于技术主导时代,网站需要懂技术的人员来日常更新;但

2000 年以后,网络媒体竞争逐渐激烈,“内容为王”的理念被视为新闻网站发展的“宝典”,有

着社会科学背景的编辑逐渐占据主流

,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冲入网络大潮。从 2004 年开始,一

些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大轮换

,网站人力资源结构也趋向多元化方向

发展

,既有新闻、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有涉及中文、法律、财经、历史、外语等专业的人员。

 

  

 这一独特的景象,在传统的报刊媒体中并不多见,因而,网络编辑的知识结构不平衡现象

要比报刊媒体编辑更为普遍。

 

  

 3.人员流动性大 

  

 网络媒体的全天候报道、无时空限制的海量信息等特点,无形中使得网络编辑比传统媒

体编辑的工作强度更大

;同时,互联网行业向来是年轻人的天下,因而,人员流动性大,就成了再

自然不过的事情。随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

,网站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这一现实又加剧了

网络编辑的跳槽。

 

  

 尽管网络媒体在高速发展,但网络编辑仍不免陷于“复制、粘贴”的重复劳动的循环中。这

使得很多年轻编辑感受到

“工作满意度不高”、“自我价值实现程度不高”,这一不同于传统媒体

编辑的心理感受

,也使得这一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加剧。 

  

 4.资源整合力度大、精细化程度低 

  

 网络媒体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使得“天下之事”容于一网。传统媒体编辑面对只是所

属报社、杂志社或者电台、电视台自己的记者队伍

,而网络编辑所面对的是全世界范围内所有

的新闻记者、撰稿人等所采写的稿件

,其视界更为开阔和无限。故而,网络编辑在“筛选信息”、

“评介信息”上难度更大。筛选信息意味着网络编辑要对网络上浩瀚的新闻资源进行仔细地鉴
别、精心地挑选。然而

,在海量和时效性的双重约束下,对编辑的整合能力、识别能力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