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人力资源管理常用理论

 一、需求层次论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五种类型,等级越低者越容易获
得满足,等级越高者则获得满足的比例较小。这就促进了

企业管理

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迫使管理者在实际管

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从心理上去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从文化上对员工加以调控和引导,帮助
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使他们不仅感到自己是一个被管理者,同时也能够在安全感、感情归属、受尊敬、自
我实现等方面,都能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期望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关系式是:激发力量(F)=效价(V)

×期值(E)。激发力量(F)是指动机的强度,

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效价
(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种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
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的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三、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其理论根据是:
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
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
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四、公平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
其相对值。即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个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
意,从而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若个人的比率小于他人的比率,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情绪低落,怨气横生。
这种比较,还包括与本人历史上的比率作比较。

  五、人际关系理论

  该理论提出了与

传统管理

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

传统管理

都是以事为中心,该理论 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 ;

  第二,

传统管理

把人假设为 经济人 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人际关系理论 认为,人是

社会人 ,除了物质金钱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学等方面的需要;

  第三,

传统管理

认为生产率单纯地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 人际关系理论 则证明:生产率的上

升和下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态度,即 士气 ;

  第四,

传统管理

注意 组织 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 人际关系理论 认为,非组织因素也会影响职工的

情感和积极性。

  六、挫折理论

  该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况,二是个体遭受阻碍后所引起的心理状态。就是
说,当个体从事有目标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形成
挫折的原因有自然的和社会的,前者如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后者如政治、经济、宗教、工作家庭及风俗
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