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讨论我国煤层气生成及含量的影响因素、煤层气保存的条件、煤层
气在煤储层中赋存的方式,从而分析国内煤层气赋存规律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煤层气

 赋存方式 含气量 保存条件

  

0 引言

  煤层气(

CBM)是以自生自储式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它主要贮存于煤层及其邻近岩

层之中。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层气资源也极为丰富,近几年随着对煤层气研究的日益深
入,煤层气开发和利用具有远大前景。据测算,埋深小于

2000m 的煤层气资源量为 31.46 万

亿

m3,与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并与其在区域分布上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因而通

过探讨煤层气赋存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从而得出煤层气赋存的评价方法,对我国煤层
气勘探开发及有利区块的选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煤层气的赋存方式

  煤层气以三种状态存在于煤层之中:溶解状态,溶解于煤层内的地下水中;游离状态
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各类裂隙之中,以游离态分布于煤的孔隙中;吸附状态,吸附在煤孔隙
的内表面上。溶解状态甲烷含量较少,一般以游离态和吸附态甲烷为主。
  

1.1 吸附状态煤层气 煤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的气体都是以

吸附的方式在煤层中储存的。测算结果表明,吸附状态的气在煤中气体总量中大约占到的
0%~95%还多,具体比例需要看煤的变质程度,埋藏深度等方面的影响。
  由于煤是一种多孔介质,煤中的孔隙大部分为直径小于

50nm 的微孔,因而使煤具有

很大的内表面积,(据测定,

1g 无烟煤微孔隙的总面积可达 200m2 之多,超过一般孔隙的

2000 倍)气体分子产生很大的表面吸引力,所以具有很强的储气能力。在我国,中、高变质
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中实测煤层气含量(干燥无灰基)比低变质褐煤要高的多。煤中吸附气
含量,可以用直接法通过煤样解吸试验得到,也可以用间接法通过

Langmuir 方程计算求得。

  其中:

p—气体压力 kg/cm2);a—实验温度下最大吸附量(cm3/g·可燃物);b—取决

于实验温度及煤质的系数

 (kg/cm2)-1;

  煤吸附煤层气(甲烷)的能力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般情况下
随着煤变质程度的提高,其吸附气的能力逐渐增加。②煤吸附气量与压力的关系是:当压力
不大时,吸附量随压力增大而增加;压力越高,上述增长幅度越小;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
吸附量接近一个常数。达就是说,煤吸附气量是随压力的增加按双曲线规律变化。③出于吸
附作用本身是一个放热过程因此当温度升高时,煤对煤层气的吸附能力下降。④随着煤的湿
度加大,吸附量将变小。这是因为煤的部分微孔隙已被水分子所占拟,而将煤层气分子挤出
所致。
  

1.2 游离状态煤层气 在气饱和的情况下,煤的孔隙和裂隙中充满着处于游离状态的气

体。这部分气服从一般气体状态方程,由于甲烷分子的自由热运动,因而显现出气体压力。
游离气的含量取决于煤的孔隙(裂隙)体积、温度、气体压力和甲烷的压缩系数,即
Qy=Ф×P×K
  式中:

Qy 为游离气含量(cm3/g);Ф 为单位质量煤的孔隙体积(cm3/s);P 为气体

压力(

MPa);K 为甲烷的压缩系数(MPa-1)。

  

1.3 溶解状态煤层气 水对甲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与其他气体相比,甲烷在水中的溶解

度是较小的。但煤层常为含水层,甲烷会因地下水的运动而从煤层中运移出去。
  

1.4 游离态与吸附态煤层气的转化 当压力增加、温度降低时,煤的吸附能量增加,游离

状态煤层气向吸附状态转化。当压力降低、温度升高时,吸附状态瓦斯向游离状态转化。这种
现象较为常见,称为煤层气的解吸作用,它是

—种吸热反应。在井下,当大量瓦斯解吸时,

可吸收围岩热量而使煤壁降温。瓦斯的解吸现象与煤和瓦斯突出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