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我国的地质灾害一直都是环境问题中比较严重的一部分,而且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给我国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不同阶
层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已经越来越完善,地质灾害的防治不仅仅是政府或者几个部门的个
别责任,是需要所有人一起群测群防的重要工作。政府可以发挥自己的引导性,让所有的人
都参与到防治工作当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给百姓
的正常生活和经济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政策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1.1 地质灾害与地震 

  地震常触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一般比自然滑坡、
泥石流规模大,形成时间短。一般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发育过程经历较长的时间,有明显的
阶段性;而地震崩塌、滑坡常常在刹那间完成崩落或下滑的全过程,地震泥石流也常在震时
迅速爆发。一次强地震之后发生大量的滑坡和崩塌,为形成大型的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
泥石流流动过程中下切河床,冲刷两岸,使边坡又失去平衡,产生新的滑坡。地震滑坡和泥
石流灾害延续时间长,可能延续到数年之多。

 

  

1.2 地质灾害与水系 

  由于天气的多变性和地表物质组成的复杂性,输入流域各个部分的泥沙不可能总是正
好与其输出量相等。因此,流域地貌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中。另一方面,地貌又在侵蚀与堆
积之自动调整作用下发展,最后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形态结构。崩塌、泥石流是地貌发育到一
定阶段的特殊产物,是流域进行物质和能量调整的一种方式,与水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1.3 地质灾害与降水强度 

  众所周知,强降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极为密切,是诱发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绝大
多数崩滑流都是由降雨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大部分为局地暴雨诱发而成。
暴雨型降水持续时间短,一般为

1 天,甚至几个小时;降雨强度大。 

  

1.4 人类活动促使地质环境质量日趋下降,地质灾害越来越严重 

  在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中,人处于主动的地位。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对自然改造
能力的迅速提高,人类在利用地质环境的同时,其活动作为一种日益强大的动力因素对地
质环境的破坏也越演越烈。使地质环境质量日趋下降,自然资源损失严重,人为地质灾害频
繁发生,整个地质环境向紊乱、衰退的演替趋势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综合对策

 

  (

1)地质环境是地球表部提供给人类 (及其他生命) 存在的空间, 也就是自然环境

有关于地质范畴的子系统。地质环境在地球内外力约束的条件下处在稳态平衡的运动过程。

 

  为了适应存在和发展的自我调节,不断的平衡

--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便产生了地

质灾害(如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地震、崩陷等),这是地质环境的自稳性和自组织性因素决
定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

2)人类生存发展产生了工程系统,工程的开发是一种人为行为,工程系统有益于人

 

  类。但其一切活动都是干扰和破坏地质环境稳态平衡的行为,破坏轻微有序,则不防碍
地质环境的平衡。如果不顾客观因素的制约无序过度的工程活动,势必要变成另一新的稳态
平衡结构,必然会导致地质环境的破坏性灾害。如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
等。

 

  (

3)提高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加强人类、地质环境、工程系统各自的内涵及其间关系的

研究,才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很好地保护地质环境,使人类、工程环境达到有序稳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