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

,雨水入渗的通道几乎完全被硬化地面所阻隔是关键,投入不足、

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又加重了城市的内涝。
  多年来

,城市雨水排放一直在一个怪圈里徘徊: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加大城市的排水能力,

来缓解伴随城市地域扩大和地表硬化面积增加所带来的积水问题

,但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规模总是领先于城市排水能力的更新

,原本已不堪重负的城市排水管网只

能是超负荷运转。大多数城市运用的雨污合流制为主的排水模式

,更使得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按照现有的城市排水设计标准,重要地区按照 3—5 年重现期设计,只要超过 5 年重现期

的暴雨

,必然会导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而目前济南市地下排水管道长达 2000 多公里,指望短

期内全改造一遍显然不现实。

”济南市市政设计院副院长聂爱华认为,城市排水体系标准的提

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

,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排水标准也不可能无限提高。

  在专家们看来

,城市内涝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是目前采取的治涝措施单一,未

走综合治理之路。
  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洪水风险始终存在,人类不应

单纯与洪水抗争

,更应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山东建筑

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峰认为

,在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管理者应进一步转变防洪除

涝理念

,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实现从“控制洪

”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的转变,最终实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实换个角度看,雨洪水不是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而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济

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局长贾玉良也表示

,“我们应该在积极应对雨洪灾害的同时,科学开展雨

洪水利用

,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让洪水猛兽也展现出似水柔情。”

  

“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尤其对以泉为名片的济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贾玉良解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大量硬化,济南市通过降雨获得地下水的补给量在逐年减少,每

年约

3000 万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济南市东南部、南部等泉水补给范围内拦蓄降水、涵养水

源能力明显减弱

,严重影响泉水补给。

  有研究资料表明

,泉域内以现有开发方式每占用 1 平方公里土地,泉水将每年减少 29.2 万

立方米的补给能力。贾玉良表示

,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较地下水回灌等措施对保泉和供水更

具操作性

,雨洪水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投资规模小、投资分散、运行成本低,既可减少地下水

开采量

,又能有效增加雨水下渗量,涵养回灌地下水源,能从根本上增大泉水喷涌量。

力求恢复雨水的生态功能
  

“世界发达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同样遭遇过城市内涝问题的困扰。”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

副局长罗卫东告诉记者

,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将人与洪水、人与自然的和

谐关系充分纳入到城市建设体系中

,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比如,美国加强立法防内涝,强

制性要求就地滞洪蓄水

,兴建地表回灌系统;德国则采用人工湖、透水砖铺装人行道等措施

增加雨水入渗

,同时积极倡导小区雨水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