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本文从国有公司制企业的形成背景出发,分析了国有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特征所
引起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和创新产权结构的建议,认为国有公司制企业产权改革应在正当
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进行。

 

  关键词:国有公司 企业产权结构 优化和创新

 

  一、国有公司制企业的形成背景

 

  

 

  

(一)理论创新:公司制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而非企业所有制 我国的经济改革包括经

济运行机制和所有制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涉及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效率,改革采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来替代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选择了市场化取向的原则,使市场在社
会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而后者则涉及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本身,改革坚持的是既要确
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要将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
以发展的原则。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层次改革不仅在于经济运行和所有制结构,而且涉及公有
制特别是国有制本身。然而改革公有制不仅有来自经济因素的考虑,更有政治层面的考虑,
即公有制的改革会否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经济制度。公司制的形成首先得益于改革的理论明
确了公司制是组织形式而非所有制,公司制的形成和建立是公有制企业的组织形式的改革
而不是对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公司制作为一种组织形式,资本主义社会可以使用,
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使用。正是这种改革理论的创新,才使得公司制在我国得以形成和发展
起来。

 

  

(二)现实压力:国有企业普遍管理落后,效率低下我国国有企业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逐步建立和壮大起来的,在当时工业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是
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管理手段和僵化的管理体系,使得国有企业还不能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进

80 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

益全面滑坡,亏损面逐步增大,国有企业发展乃至生存的压力十分巨大。对于这一状况产生
的原因,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落后,政企不分。政
资不分造成的;有的认为是国有企业负债过高,冗员过多,社会包袱过重造成的;有的则
认为是由于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但无论哪一种观点都认为改革国有企业管
理体制,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正是在这种现实压力
的背景之下,公司制才作为一种新的国企改革措施被推上前台。

 

  

(三)形成特点:由原有传统国营企业改组设立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的公司制是在业

主制和合伙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早期,企业的投资规模较小,资本
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多以业主制和合伙制作为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
提高,投资规模的扩大,单个资本的社会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公司制作为实现私人资本
社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得以出现并日益成为企业组织形式的主体。我国国有公司制企业的形
成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起点不是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而是改革前的国有独
资企业和集体企业,是通过对原来已有的国有独资企业或集体企业进行改组设立的,这就
使得我国国有公司制企业的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国有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问题分析

 

  

 

  

(一)国有股比重过高使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我国国有公司制企业的股

权一般由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内部职工股等股份构成。在这些股份中,国有股的比
重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平均比重在

55%以上。同时大部分国有公司制企业都是在原来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