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浅谈非煤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摘要】非煤山矿地质资料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安全。如果对地质条件没有一个清

晰、明确的认识,就不可能真正实现非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深入分析非煤矿地质条
件,开展地质灾害探查,并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成为非煤矿井下开采必须重视
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3936393.htm

  【关键词】非煤矿开采;地质灾害;特点;岩层构造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672—5158(2012)10-0423-01 

  引言

 

  非煤矿山建设工程点多线长,不同地点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构造、岩性岩相、岩
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植被类型及覆盖度、土壤侵蚀强度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
地质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环境保护和灾害的防治等有关问题愈加突出,甚至直接影响和制约
经济的发展,如果对地质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就不可能真正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
的目的。如何能有效的反映非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灾害的诱发因素及如何防治非煤矿山地
质灾害,是目前较为突出的一个研究课题。

 

  一、非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的主要特点

 

  非煤矿山有两种致灾因素,地面工程引发或加剧的地面地质灾害、井下工程引发或加剧
的地面地质灾害和井下灾害。这两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互相激发,特别是井下工程引发或
加剧的地面地质灾害尤为突出。

 

  

1.1 灾害重复产生,持续时间长 

  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随工作面的推进不断移动、发生,不同地点的灾种、危害程
度不同。剖面上当有两层以上的可采非煤层时,上层非煤层开采时发生的地质灾害在下层非
煤层开采时将重复发生,可采非煤层越多,重复发生的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

 

  

1.2 灾害分布集中,危险性大 

  井工非煤矿引发或加剧、遭受的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开采移动角的范围内,对地面的村
庄、水源、耕地等对象造成的危害程度大,危险性大。

 

  

1.3 多种灾害交织在一起,评估工作难度大 

  在评估工作中,对已有地面地质灾害需要调查与评估,预测地面建设工程引发或加剧、
遭受的地质灾害,更为重要的是预测井下采掘工程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这种地面与井
下引发或加剧的灾害相互交织,已有灾害与潜在灾害相互交织的局面,给评估工作带来了
很大的难度。

 

  二、非煤矿地质岩层的结构与特征分析

 

  大多数非煤矿山都产生于大断裂带的边缘地带,因为资源是由远古时期的植物腐枝叶
在地下发醇而成的。而大断裂带的边缘大多属于丘陵地貌,适合植物的生长;而且这些地方
的土质很松,容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利于腐植质的发醇,容易形成肥沃的土壤。基于以上
的认识,可以发现,非煤矿大多数是沉积岩,多是断层、褶曲发育地质构造。因此,通常非
煤矿地质岩层的结构与特征就是沉积岩的结构及特征。

 

  沉积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岩石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
地表不是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
沉积、成岩作用才形成的岩石。因此也称为水成岩。在地球地表,有

80%的岩石是沉积岩,

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

17 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10%。沉积岩主要有石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