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乌日图矿区水文地质的赋存规律

勘查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居民点分散,饮用水多为人工机井取于第四系
含水。区内以高原低缓丘陵为主。植被稀少,地形起伏不大,全部被第四系沙丘及风积沙覆
盖,为一不规则多边形。勘查区总体是一个轴向

NE 的向斜构造,中部出现隆起。向斜两翼

倾角不大,煤岩层产状较为平缓。构造较简单,矿区中部隆起一侧有一条延伸不长的小型正
断层。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3444530.htm

  一、岩性特征及含(隔)水性
  

1、含水层

  与开采有影响的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煤系顶部砂岩段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各
煤层裂隙承压含水岩组。由上到下分述如下:
  (

1)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以冲积含砾中细砂为主,次为湖积细粉砂、沙

土,在分布范围内富水性不均匀。影响富水性的主要因素是含水层厚度及泥质成分含量,厚
度愈大,泥岩成分含量愈少,则富水性愈好。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根据

13—1 号孔抽水试验

成果,单位涌水量

0.4470—0.8330L/S.m,渗透系数 0.5018—0.8903m/d,平均 0.6624 m/d,

水位标高

1305.59 m,含水层厚 92.98m,矿化度 0.061g/L,水化学类型 H CO3—Ca .Mg.型。

单位涌水量

0.1<q<1L/s.m,属中等富水性含水层。

  (

2)煤系顶砂砾岩段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白色含砾粗砂岩,夹薄

层含砾沙质粘土和玄武岩,胶结物以泥质为主,大部分胶结疏松,局部较致密。本次勘查中
钻孔见到裂隙不发育,而孔隙较发育。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因降水少,所获补给量有限。该
含水岩层基本全区发育,但含水岩性、厚度变化大,平面及垂向极不均匀。据

7-5 钻孔抽水

试验资料,含水层厚

20.0 m,水位标高 1306.10m,单位涌水量 0.00916L/s.m,渗透系数

0.001555m/d,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 .Mg.型水,矿化度 0.083g/L。该含水组埋藏深,与煤
层间有较稳定的砂质泥岩、泥岩相隔,隔水性较好。但与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间无稳定隔
水层,局部存在薄层砂质粘土,但常尖灭,使二者合二为一。富水性极不均匀,差异较大,
单位涌水量以

0.01<q<0.1L/s.m 为主,属弱~中等富水性含水组。

  

(3)煤层(组)裂隙承压含水组:由 1 号煤至 6 号煤层与煤层间的夹矸组成复杂的含水

系统。主要分布在矿区隆起带的东、西部范围内,西部分布面积大,东部较小。裂隙较发育,
在煤层钻进过程中,部分钻孔漏水,冲洗液消耗量有所增加,甚至不返水。据

13-1 号钻孔

抽水试验资料,水头标高

1302.84m,单位涌水量 0.00206L/s.m,渗透系数 0.005347m/d,水

化学类型为

HCO3-Ca .Mg 型,矿化度 0.0870~0.0915g/L。该含水组与上部煤系顶砂砾岩

段孔隙、裂隙含水岩组之间有较稳定的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相隔,隔水性较好。

6 号煤层底

板是一层厚度大的泥岩隔水层。单位涌水量以

0.01<q<0.1L/s.m 为主,属弱~中等富水性

含水组。
  

2、隔水层

  (

1)煤系地层顶部隔水层

  煤系顶砂砾岩段孔隙、裂隙含水组在第三系孔隙含水层分布范围内二者间局部有薄层砂
质粘土、砂质泥岩相隔,隔水性差,常使二者合二为一。

1 号煤组顶部为一层厚度大的泥岩

隔水层,埋藏深,隔水性好。在分布范围内除矿区隆起带周边因构造变动而使其与上部含水
组间隔水性能差外,其余均有较稳定、完整的砂质泥岩、泥岩相隔,具一定的隔水作用。
  (

2)煤系地层隔水层

  本区

1~6 号煤层(组)裂隙承压含水组分布范围大,埋藏深,厚度大,各煤层直接顶

底板均为厚度不等稳定的泥岩,为良好的、较稳定的隔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