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行为金融及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异象分

    【摘要】随着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投资日益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投资过程中,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心理所导致的认知偏差最终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偏差
的现象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的产生背景,然后对证券市场
投资者的行为异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通过探究投资心理及投资行为将势必
为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行为;金融异象;投资心理;投资策略
  一、行为金融产生背景
  

1950 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从个体的一系列严格的公理化理性偏好假定出发,运用

逻辑和数学工具,发展了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
中,成为处理不确定性决策的分析范式,进而构筑起现代微观经济学并由此展开的包括宏
观、金融、计量等在内的宏伟而又优美的理论大厦。这些理论并不认为投资者的心理会妨碍他
们做出正确的投资抉择,因此,传统的经济学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之上:

1.人们的决策是

理性的。

2.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是没有偏差的。

  然而,一些非主流的经济学家却发现,期望效率理论存在严重缺陷,现实中特别是金
融市场里人们的很多决策行为,无法用期望效用函数来解释。行为经济学家提出了很多著名

“悖论”向主流经济学家发难,像“阿莱斯悖论”“股权风险溢价难题”“羊群效应”“偏好颠倒”

等,经济学家开始修补经典理论,修改效用函数、禀赋、技术和市场信息结构等,但迄今没
有满意的答案。期望效用理论开始受到怀疑,经济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行为本身的重要
性。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被引入经济分析。从

2001 年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 Clark

奖被授予行为经济学家拉宾,到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行为心理学大师丹尼尔·卡尼

曼,反映了主流经济学对行为金融学分析方法的反应和认可。
  二、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异象分析
  (一)投资者群体行为异象之羊群行为
  传统金融理论还包含一个重要的假设:投资者之间的随机交易。行为金融认为投资者之
间的交易并不都是随机的。

”根据李心丹在其《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的证据》中的定义,

“羊群行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的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即
投资者的选择完全依赖于舆论(随大流),或者说投资人的选择是对大众行为的模仿,或
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是基于自己所挖掘的信息。
  (二)投资者个体行为异象
  

1.过度交易

  在经典的

Merton 模型中每个投资者购买个股票都是市场投资组合,此时,市场中应该

不会发生任何交易。在理性预期模型中,如果投资者不存在异质性,交易同样不会发生。即
便假定投资者拥有不同的信息,但只要

“投资者是理性的”这一信息是公共信息,交易同样

不会发生。因为,一个投资者不会购买另一个投资者出售的股票。然而,现实中人们却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