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我国加入

WTO 以后,国家之间的协作交流越来越频繁,同时,机械工业由单纯引进技术设

备发展到走向世界大市场的新时期

, 机械工程师面临着机械设计走向世界的竞争和挑战, 设

计出社会急需的、科技知识含量高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机械产品是当代机械工程师肩负的
重大责任和应具备的能力。因此

, 我国加入 WTO 以后, 对机械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特别是创

新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

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

, 一味靠技术引进, 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

后的局面

,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如何做好机械工程师

的创新能力培养,从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以及自我学习这三方面加以研究。

 

  

 一、大力改进学校教育 

  

 主要是高等工业学校教育, 其目的是为机械工程师从事工程设计工作与进一步学习深

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 使其学习和掌握坚实的、广泛而深入的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

相应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但是

,据权威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学了

许多知识

, 但可用于创造性劳动的知识太少。这会导致一种悲剧,就是学的东西不能很好地

与实践接轨,耽误了创造产品的时机。所学无异于纸上谈兵,这种状况说明

, 我国高等教育

对创造发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薄弱的

, 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僵化的、用一个统

一的方式

“塑造”全体学生的模式, 已不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新要求

, 也不适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特别是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

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

, 主要表现在: 

① 各门课程学科化倾向严重, 过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与

完整性

, 缺乏与相关课程的总体联系与配合, 出现内容重复、孤立和割裂等现象; 

② 教学思想

方面存在严重误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脱离

, 造成工程实践环节教学薄弱, 使得学生形

成了实践知识少与课程实践性强的矛盾

③ 课程内容狭窄、陈旧, 现代科技理论与方法在课

程中没有占到应有的地位

④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启发引导较少, 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鸭

式教育上,致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

  

(1) 以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优化课程内容, 确定教

学改革目标。形体信息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目标

; 设计能力的提高是机械设

计及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目标

; 机械结构设计能力的提高是机械设计及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

础教学改革目标

; 机械精度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目

; 机械工艺性设计能力的提高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

革目标。明确各课程能力培养点及水平界定后

, 对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和生产实习等环节进行综合性整体优化改革。

 

  

 (2) 加强工程实践教育, 培养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做到工程教育不断线。

要求培养人才在保持较宽学科基础的前提下

, 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训练, 具有设计和开发有

竞争力产品的集成知识和系统方法

, 并具有开发市场的能力。学生一入校门就从

“机械认知与

实践

”内容开始接受工程实践教育, 并保持四年不断线。除一般实践环节外,有条件的高校应

与一些公司企业建立合作教育计划。学生经批准后做公司的课题

, 进行工程实践, 并以工程实

践为基础完成学位论文。

 

  

 (3) 建立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开发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 锻炼学生的

工程实践能力。机械工程师要掌握的技能应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两方面

, 因此学校除金工实

习基地外

, 还应建立比较系统综合的机械设计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由机械基础认知实验室、机

构分析和方案设计实验室、机器结构分析与设计实验室、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室、现代设计实验
室等组成的机械基础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 使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到工程实际的内容。根

据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层次的生产实践和机械设计内容

, 使大学生实践性环节不断

线

, 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