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采用正确的施用方法,不仅能保证施药质量,提高防治效果,而且还能显著降低农药
施用对环境的压力,减轻操作者,自身被农药污染的程度。

 

  

1、对症用药。农药的品种很多,特征、特性不同,不同农药有不同的防治范围,农作物

的病、草、鼠的种类也很多,且各地差异较大。因此应针对防治对象的种类和特点,选择最适
合的农药品种和剂型,要仔细阅读农药产品标准,明确其防治对象,对作物的安全性,作
物的收获安全间隔期及对家畜、有益昆虫和环境的安全性等。例如:一般杀虫剂不能防病,
杀菌剂不能防病,杀菌剂不能治虫。

 

  杀虫双对三化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虫螟有很好防效,对大螟的药效差;杀虫剂三环唑
对福痘病有效,对白叶枯无效。同一虫害,由于生育期不同,对药剂的敏感也不同,有时差
几倍,甚至几十倍。

 

  

2、适时喷药。农药施用选择在病、虫草最敏感的阶段或罪薄弱的环节进行,过早或过晚

使用影响防治效果。例如:防治水稻三化螟时,即要狠治一年中关键的世代。又要抓住螟卵
开始盛孵而蚁螟尚未钻进茎杆这一关键时期,把蚁螟消灭在蛀入植株之前。粘虫防治,应抓
住三龄以前的幼虫期。

 

  

3、适量配药。农药施用时,对其使用浓度,单位面积上的用药量和施药次数都应有严格

的规定。如超过所需要的用药量、浓度和次数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容易产生药害,以至引起
农药中毒,污染坏境和加快抗药性的产生,如果低于防治所需要的用药量、浓度和次数,也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配药时要掌握适量,切不可随意增减。

 

  

4、合理混药。农药的合理混用,既能提高药效,达到廉治的目的还能减缓抗药的生产。

例如:吡虫啉混用哒螨灵既可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达到蚜螨通杀的效果。

 

  

5、适法施药。在药剂选择的基础上,应根据农药的剂型,理化性质以及有害生物的发生

特点,选用适当的施药方法,例如,可湿性粉剂不作为喷粉用,而粉剂则不可喷雾,种衣
剂不可对水喷雾等。对光敏感的辛硫磷、敌克松拌种优于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宜采用毒谷、毒
饵、拌种等方法,玉米螟的防治应选用投撒颗粒或灌心叶的方法。使用胃毒性虫剂时要求喷
雾的药液能充分覆盖作物;使用触杀虫剂时应将喷头对准靶标喷洒或充分覆盖作物,使害
虫活动时接触药剂死亡,对于栖息在作物叶背的害虫应采用叶背定向喷雾法:使用内吸性
杀虫剂应根据药剂内剂传导特点,采用株顶定向喷雾法喷洒药液。

 

  

6、防止药害。一般禾谷类作物,棉花耐药力较强,而桃、梨、瓜类、菜豆类、蔬菜类抗药性

较差,易发药害,防治这类作物上的病虫害时,对药剂选用应特别注意。此外,就是同一类
作物,不同品种,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农药敏感性程度反应都不一样。

 

  

7、注意农药与天敌的关系。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往往杀死了天敌,

破坏了原生态系统平衡,引起害虫大爆发。因此,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从生态学观点出发,
注意选择农药的剂型,使用方法,施药次数,施药量和施药时间或选择有选择性的农药,
达到既防治虫害,又能保护天敌的目的。

 

  

8、看天施药。农药的防治效果,常常会受到天气的影像,刮大风、下雨、高温、高湿等气

候条件下施药,药效会受到很大影响。(

1)刮大风不宜用药,防治飘移。因为大风天气容易

使喷洒的药粉或喷洒的雾滴、随风飘扬、不能很快降落和均匀附着在所有防治的农作物体表
上,还会造成药剂流失,同时药剂飘移到邻近敏感作物上又易引起药害,飘落到施药人员
身上易引起农药中毒,飘散到空气和水源中易造成坏境污染。(

2)雨天不宜施药,造成药

液流失。雨天能直接冲刷药剂,造成流失不仅影响防效,还会造成河流水域污染,引起鱼虾
等水生生物中毒死亡。不同的农药品种和剂型抗雨水冲刷的能力有所不同,一般内吸性农药,
尤其是拌种用的药剂,受雨水的影响较小,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最不耐雨水冲刷,而乳油农
药能在作物上形成一层油膜,对雨水冲刷有一定抵抗力,但也有一定的限度。

 

  (

3)高温天气不宜施药,以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