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是否意味着农地转用速度加快、规模增大成必然趋势

?面对

我国土地利用的特别国情和现实状况,

“老土地”刘文甲忍不住大声呼吁:警惕土地“过度

非农化

!

” 

  

 他认为,我国大陆农地转为城乡建设用地不但总量多,而且人均占有量也已大大超标 。

搞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生态环境都打耕地的主意、都在耕地上找出路,这条老路子再也
不能继续下去了。

 

  

 

  

“为土地工作鼓与呼,是我的天职。”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文甲如是说。 

  从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领导岗位转到部咨询研究中心,刘文甲称自己的工作是

“咨询研究,

参政议政

”,而他切切关心的,仍是土地管理工作。 

  近年来,刘文甲发表了大量言论、观点,激烈抨击我国土地的

“过度非农化”。不久前,

记者就这个话题,采访了刘文甲。

 

  

 

  做具体工作,必须认真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土地

“过度非农化”,是对我国大陆土地利用

特殊状况具体分析作出的实事求是的判断

 

  

 

  记者:谈起土地方面话题,您的心情似乎很急切

  刘文甲:是的。最近这几年,越来越感到土地问题紧迫。我总觉得,我们的土地管理工
作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重视。这些年,土地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加快发
展的热潮当中,方方面面出现了一些盲目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土地问题可以说是最突
出的矛盾之一。

 

  记者:您提出要关注我国土地的

“过度非农化”,请问这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和动因? 

  刘文甲:我在国家土地管理局当副局长的时候,就参加过

1996 年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土

地局联合组织的土地大调查,后来于

1997 年初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促成了中央 1997 年

11 号文件的出台。那时我就感到,土地问题是比较严重的。1996 年 10 月 31 日土地详查数据
出来以后,我们明确了两点,一个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一个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后来写进了

11 号文件,1998 年《土地管理法》修订时也写上了。这些年来,我几乎走遍了全

国各地,感觉到形势、问题越来越严峻。社会上存在用地盲目冲动,而我们一些土地管理工
作者甚至是某些领导干部,却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不应有的偏差。国务院

2006 年 7 月 25 日

常务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出现重复建设,投资规模过大,在土地利用上体现为

“建设用

地总量增长过快,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

”。我觉

得这段话对土地情况的判断是很正确的。

 

  面对这种形势,我发表了

“请关注我国大陆土地过度非农化”的观点。因为一段时期里,

我从有关媒体包括一些土地媒体上,看到主流观点都在讲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入

“快车道”,

农地非农化是必然趋势,而且速度要加快、规模要增大等。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忍不住要呼
吁警惕

“过度非农化”问题。 

  记者:有不少人认为土地非农化是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过度非农

”指出了我国土地利用中的问题要害,很值得讨论。 

  刘文甲:我今年

69 岁了,是个年近古稀的老头,我认为为人一生,就是要做人、做事 ,

也就是古人说的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做事要讲道理,理有千条万条,其中最重要的
是哲理。哲理当中,根据我的理解,最主要的是两个字,一个是

“观”,一个是“论”。“观”,

是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还有价值观、发展观,以及政绩观、形象观等。科学的

“观”,应该

是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

“论”,是在科学的“观”指导之下,形

成一个正确的或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我们想事做事的指导原则。解决

“论”的问题,